BlxUWMQyjXnjMhWlzf7zbA[1]  

 

今日(已成昨日了)在米高梅電影台看了1971年美國出品的百老匯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

想來,這在民國六十年出品的電影,片名「屋頂上的提琴手」,它和「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簡直就是個人成長期間每過一陣子就閱聽到的『諺語』,但卻一直沒有機會認知「屋頂上的提琴手」。

2014年 0323,終於了了這樁冤案 ~ 片長三個小時,人物、生活場景與音樂的交織,一百八十分鐘沒有冷場!

 

說故事的主角是俄國沙皇時代一位住在猶太人群居世居的村莊裡的一位窮酪農維特夫。維特夫有一位愛家顧家的太太歌蒂和五位女兒。電影情節以猶太人的傳統信仰、兒女的婚事為經,緯是天空飛的鳥飛來找池魚的稀奇事。說的唱的是傳統堅定的信仰總因為人因為愛而受衝擊而改變或不變:女兒的婚事要由父親作主;一家之行事不能違背族人的傳統;不能跟苛待猶太人的人生活在一起;勤奮工作.儘快與家人會合...。

 

 

維特夫的苦惱起自於女兒們長大後的婚配。

大女兒違抗父母的想望,選擇青梅竹馬的年輕窮裁縫為婚配對象,這女婿人選是維特夫從小看著長大的熟識之人,不難接受。但是要接受新的貧窮.

二女兒愛上一位從城市到鄉下來的具有改革思想的大學生,雖然友善,但是是一位不同種族的外來人。他求婚,說的是:我並不是來乞求你的許可,我是希望得到你的祝福。

三女兒情感發展的對象是「異族 異教徒」,得不到許可,也得不到祝福。

 

三個女兒的婚事接二連三的踩傳統的紅線,而且一個 比一個深沉。

傳統與現實同在人心,但是「他對,他也對,不可能兩者都對!」故事就在衝突省思包容中發展下去。

 

電影一開始,以歌介紹村中人士,媒人楊朵、乞丐肯特、能解釋聖經的哲人拉比、屠夫拉札...還有總是與窮酪農維特夫在鄉間小路相遇的治安官,治安官是村裡唯一的非猶太人,他與維特夫互相招呼,他關心拉車的瘸腿的馬,然後說:「我不希望這樣,你知道的。」

 

市集,人聚集的地方,有人展示一份從「基輔」來的報紙,上面登載「烏克蘭一個村莊的猶太人被沙皇驅離」。

(轉述的人激動起頭,遲遲不切主題,有人聽得不耐,就說啦:那不是說話,是囉嗦!)好犀利 !

一個年輕人湊過來幫忙讀報補述一下社會政治版面。

窮酪農維特夫隨手遞給這個有知識的年輕人一盒乳酪,年輕人不接受,說:我沒有錢,我也不是乞丐

維特夫問他:你在黃金時代來臨之前,如何維生 ?

年輕人說是「教書」。因而被尊崇知識的維特夫請回家來教他的五個女兒。(後來成了二女兒深愛的人。)

因為報上說的猶太村莊被肅清,村人問哲人該如何祝福沙皇 ? 哲人沉思之後說:上帝祝福沙皇離我們遠遠的。(伏筆)

 

村裡的媒婆楊朵,孤身老人家,全部精神用在說媒。

楊朵為屠夫拉札所託,來到特維夫家說媒。維特夫的太太「歌蒂」因為家有五位女兒,這位媽媽對媒婆招待很周到很周到。對於女兒的理想婚配對象,用唱的,爸爸最愛有知識的,媽媽最愛有財富的,所以媽媽極力督促爸爸快快踏出家門給有錢的拉札回覆去。

當貧窮的維特夫與富裕的拉札交會的時候,尊嚴與包容靠在一起,酒當觸媒,他們唱,他們舉杯,敬人生,說「上帝要我們快樂,即便是痛苦呻吟之刻。」

送別的時候,屠夫拉札說:如果婚事成了,我將喊你爸爸。

維特夫即使喝多了也清楚回答:我一直希望有個兒子,但他理當比我年輕。

隔天睡醒,維特夫面對大女兒的哀求,內心衝突頓生。傳統信仰是女兒的婚事由父親決定,但現實生活中父親無私的愛,怎能違背女兒堅心的愛 ? 這位猶太爸爸的傳統信仰在現實中轉圜了。而為了安撫極度失望的妻子,維特夫編了一場夢:老奶奶在天之靈希望孫女兒嫁給青梅竹馬相知相愛的人;而屠夫逝去的妻子從墳墓裡蹦出來反對

 

「窮人也有幸福的權利」,窮裁縫莫托有自信了,他自己來求婚:It is me, myself!他唱:完美裁縫,為你量身訂做!

 

在郊野小路上,治安官向維特夫低聲預告「將有一場小小的示威」「會有一點點的破壞」。(伏筆)

 

大女兒與莫托的婚禮在擇日的黃昏開始舉行,村人秉燭來參加。屠夫拉札也來了,送新人五隻雞,供五年的安息日用。但拉札也在宴會中公開責難維特夫的「言而無信」,罪孽深重。而治安官預告的一點點破壞也在婚宴中發生。喜淚交加的人生一個場。

 

二女兒那滿是改革熱情的愛人,被送到西伯利亞勞改。維特夫送情堅意志堅的女兒搭火車前往西伯利亞,拉出設在曠野車站「有人要搭車」的紅旗子,那身影的涵括,很感動人。

 

三女兒與基督徒私奔,來跟父親告別,姊妹的對話:

「他(父親)不會聽的。」

「但至少他會聽見。」

 

【對照佔據立法院表達反服貿立場的學生與江院長馬總統的溝通,也是如此這般】

 

當沙皇下令驅逐「安納塔卡」村的猶太人。治安官來傳達命令,委婉地問維特夫:「可不可以在三天內賣掉家產,離開安納塔卡 ? 不是只有你。是大家。」「這和我無關,你了解嗎 ?」

【又想起正在驅離示威群眾的治安警察,是不是有人也這樣說出口】

 

言歸電影,那位熟讀聖經解釋聖經的安納塔卡村老哲人拉比,面對迫害,人為的,政治的迫害,他說:對信仰上帝的人來說,這是神的選擇。(神選擇受難之地、受難之人)

離開安納塔卡時,老拉比又說:彌賽亞沒有來到這裡,我們得到別處去等他。

 

電影的末段,全村被迫遷移,老少顛沛,互相交代去處:

孤家一人的老媒婆楊朵要到聖城耶路撒冷。另一家要去投靠住在芝加哥的叔叔。還有到紐約的,還有更多是我來不及記住的地方,但我終於了解猶太人是如何走上世界的舞台。

在離別的時刻,裁縫一家三口去處與岳家不同,岳父大人面命:勤奮工作,儘快會合!

在離開前的最後一刻,歌蒂打掃房子,因為她的信仰告訴她 人不能留下一間髒屋子。

維特夫的最後一件事,跟牛跟馬道別,對瘸腿的老夥伴說保重你的腿,謝謝你們,農夫某某很快就來到。

 

電影已近尾聲,故事即將講完,那麼,『屋頂上的提琴手』呢,他被誰謀殺了嗎 ? 〜 我沒有謀殺他,他從頭到尾就是維特夫痛苦、堅韌、快樂的精神化身,他們形影不離,他正緊跟在拉著車的維特夫身後,邊走邊拉琴,活潑又快樂,一路唱著讚美詩 ,和維特夫一起走向偉大的遠方。

 

    ( 把2014年4月寫的一篇觀影提到眼前再次發表)

 

            《屋頂上的提琴手》 電影配樂    李讓口琴音樂會

    

                   SUNRISE  SUNS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