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詩織錦  (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國語日報家庭版)

因為「話題」的刺激,刻意在書架前尋尋覓覓,從入夜翻到深夜,還不知道哪本書是『最』愛,眼前見到的腦子想到的幾乎都喜歡,更有一些書,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適時提供陽光和養分,對「她們」懷抱著亦師亦友的情感,更難取捨。

其實我讀的書不多,只是運氣夠好常得好書,感覺是每讀一本過一山,驚嘆與喜悅讓人得空有便就想找本書來讀。而讀書的好運氣一部分得自於前面讀過的人的慷慨分享。

現在,換我來野人獻曝:我選了本幫我開一扇窗使我在文學領域中另得優游美地的現代詩選集『鄭愁予詩選集』。

說起現代詩,有人實在是不知道除了唐詩還有現代詩,有人見過讀過但選擇自此眼不見心不煩,也有人讀了卻升起火氣來大力抨擊冷嘲熱諷。(甚麼是現代詩 ? 把一張報紙揉成一團 再炸開 落在一起的那些字 撿起來就成一首現代詩)

讀者與作者的互動,能不能產生共鳴互動,球先是在讀者這一方。之前,初讀『圖像詩』,白萩的一株絲杉一條地平線,意象形象合而為一,有趣。但也有詩人把文字正立倒立左立右立四面放置,讓編輯、排版師傅受作者心意來指揮,以大大小小的鉛字「畫圖」, 畫出煙囪 窗戶 門,教人好生迷惑卻頓時義憤填膺 ~ 當年讀現代詩的熱情就在此受挫轉彎 ~ ~ ~ 直到朋友送了本「鄭愁予詩選集」,先是沒書可讀時拿來墊檔,隨意翻翻竟被深深吸引,一讀再讀低迴有味,從此詩人達達的馬蹄帶路,使我成為一個現代詩的歸人,不是過客。

這本「鄭愁予詩選集」,是志文出版社在63年3月間初出版,編為新潮叢書之十七。書中收集鄭愁予114首自己認可的詩作,他先前出版的「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重新輯為「雨絲」、「山居的日子」、「船長的獨步」、「夢土上」、「醉溪流域」、「知風草」、「右邊的人」、「採貝集」、「五嶽記」、「草生原」、「燕雲集」等十一目,創作的年代自作者十八歲到三十三歲。(鄭愁予生於1933年)在詩集裡,同樣是年輕就成詩人的楊牧(葉珊)面面俱到的寫了篇「鄭愁予傳奇」,歷數鄭愁予的文學生涯分析鄭愁予的文學風格,一開宗就肯定「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絕對的現代的」,這一篇傳奇以六號字佔三十二開本的三十六個頁數,實在是兼備現代詩導讀的功能。

放眼現代文壇,「現代詩」沒落了,原因不少條,先天條件不如散文和小說,散文的題材多與生活密切結合,具有真實性、趣味性、啟發性 ; 小說,鋪陳一個故事的情節或對人性深入探討甚至加入魔幻題材,甚是吸引人。唯獨這現代詩是民國後的產物,根基原本薄弱,一身以繫之的徐志摩英年早逝,後繼者一不小心就把現代詩抬舉到「純」文學的尖頂,不少現代詩的創作者,說是揚棄傳統創造新局,卻是輕率急躁又盲從的大量生產晦澀難懂的詩,算是集體走錯路。以至於十多年前的現代詩壇上不得不以大量的「詩論」來詮釋晦澀的詩,造成現代詩頭身小小四肢卻異常發達到七手八腳的怪現象。

但是現代詩在空茫晦澀的盤據中,還是受年輕人喜歡肯定與期待的。(我讀師專的那些年,當年不到二十歲的林蒼鬱在台南縣某個鄉鎮成立森林詩社出版<也許>詩刊,招兵買馬到嘉義)〜 照余光中先生的說法,可解釋為年輕的心靈是開放的,是英勇的。

事實上,現代詩壇還是有一股負責任的主流 氣度恢弘的讓讀者驚識、拍案,如鄭愁予,如管管,...管管的詩集『荒蕪之臉』,妙趣橫生暗含哲理,我個人很著迷。洛夫和瘂弦,讀者眾多,經得起時間考驗。著作很多的余光中先生,為了廣播現代詩,不惜以「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冒犯文壇。余光中出版的詩集不算少,鄉愁四韻,一把泥土,文字感動人的深度,直達我的肺腑。

張曉風女士在『再生緣』一書中提到敻虹的詩,我很希望找來讀,但一時之間還從缺。轉移版權或絕版,一書難求,似乎說的是現代詩倉皇坎坷又中落的命運。不過這不是現代詩的錯。瘂弦的詩句:溫柔之必要 / 肯定之必要 /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當時間與智慧指引了方向,當優秀詩人開創局面,現代詩是繼起的「唐詩」,..... 鄭愁予是個美麗的開始。

 

後記: 閱讀網友 ynn 的假日讀詩 ~ 洛夫的詩 ~ 我以很久很久以前的一篇文章呼應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該有禮貌 的頭像
    該有禮貌

    焚化爐附設的溫水游泳池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