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我的母親需要一位外國幫手陪伴與照顧,

母親平常看診的市農會診所未達出具巴氏量表的層級,於是到署立醫院,重頭看診起步。

醫師很有同理心,以量表陳列項目建議轉到含括老人失智症的「身心科」也許比較快。當日下午才有診。

 

這日上午,在醫院遇到母親一位在此當志工的表妹,是我從小耳聞卻難得一見的「千代阿姨」,我外婆的妹妹的女兒。

千代阿姨師大畢業,在東石高中任教,姨丈也是,當年姨丈參加「農耕隊」,夫妻倆辭教職一起到南非去。

農耕隊任務結束後沒有回國,繼續留在南非努力,事業有成,兄弟姊妹以及鄉人陸續到南非。我姨婆不忘在台祖先,即使非常高齡了,年年搭機回台祭拜祖先維持和家鄉的聯繫,這也促使姨丈和阿姨在老年交棒後回到家鄉蓋大宅,不但家族回台時有居處,並且預留慈濟功德會聚會場所。

 

中間的千代阿姨,30年次,一周三天在不同處所當志工,自己開車。

IMG_4101.JPG

 

 

 

下午又來到醫院,又有令我覺得特別的「遇見」。

 

在醫院大廳,有人笑著問我是不是誰?我回望,努力搜尋這有點面善的臉孔,承我媽媽提醒:以前住在高明寺對面,,,啊,是我師專前或師專後那個暑假去上一個縫紉班的老師!

老師說,她家搬到醫院斜對面,開家俱行;而她在醫院當志工也有二十多年了。

 

↓ 老師「好年輕」 

IMG_4105.JPG

 

歲月悠悠,

有記憶的見到千代阿姨是在她的大喜之日,看新娘子,好擠,看到了就好,倒是對姨婆家的大花植物和石榴紅了留下長久的印象。這日若不是母親也在場,彼此面對面也未必相識。

記憶中的裁縫老師那時產後不久,她上樓去餵乳、哄睡,讓我想像「母親」的角色,這個角度的記憶是比較特別的,只是彼此幾十年未曾再碰面。

 

 

在一日之內遇見兩位「長輩」,闡述了誰說,也許是佛說的:

遇見,是久別後的重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