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台3線,向南。
方向盤在阿公手上,環境越熟路就越多,任他行。
經過八德行政區,習慣說的「老八德」。
迎面來的隊伍,穿著宮廟服裝的年輕學生,
靦腆拘謹的氣質,清新感覺。
走過八德走過大溪來到龍潭。
陸橋上的路名標示指向「武漢路」。
記憶中是一條鄉野小路,
可能已經拓寬又延長。
昔日,軍營與學校斜斜在路的兩邊。
上圖右,路橋下那家豆漿店,小龐爸嬰兒時期的保母家,
那時是一間陳列簡單物資的雜貨店。
65年結婚,
66年調桃園縣。特別一提,發派令的當時縣長許信良。
67年小龐爸出生。
那時,「阿公」在夜間部進修,靠火車通學。
租住在中壢延平路上一間套房,
早上一起出門搭客運車到各自的學校,上班,
一個往東,一個往西。
我以「揹」的方式把孩子帶到學校附近,
託給隔壁班的一位家長「袁媽媽」,
不得不如此,
離鄉背井的人,把孩子帶在身邊才心安。
那時期,武漢分校學生多為外省子弟,老師多為龍潭在地客家子弟。
那時期,學生被中華文化教導尊敬老師,而他們自己延伸愛老師。
那時期,分校是從龍潭國小分出,只有五、六 二個年級,各二班。
我擔任六甲級任,
六乙級任葉老師好巧是阿公美勞組的同學,
而兼任「總務」的馮老師負責這二個班的「科任」。
馮輝岳老師是知名的童詩作家,
葉老師現任桃園美術協會理事長或總幹事,
下圖樂玲小朋友抱著當年的小龐爸,葉老師照的。
哇,這麼長串,別讀到昏喔。
以下,回到現下,加快節奏,
來到新竹縣,在橫山火車站 停車休息一下
↑ 竹東市區一多線路口,數棵非常高的老椰子樹。
繼續向南,來到苗栗三灣。
↓ 那家「燒仙草」晚上才有,白天在仙山。
↓ 翻出一張老照片,溫暖的記憶
↓ 帶著三灣路邊早餐車最後的蔥油餅當午餐,省事,也好久沒吃蔥油餅了。
過了三灣是獅潭
離開台3線,1.2公里,到達山中林下的小屋
落葉在地
蜘蛛把門
無人看顧久矣
終究是個好地方的好所在,無須否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