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農業博覽會 彩繪稻田
有一天,「Line」來了一個訊息:某某加你為好友。
我檢視「頭像」和姓名英文拼音,沒錯,是我的老同學,一位彼此心靈上「不曾疏離」,可貴的老同學。
馬上連結。
「Line」又送來一個訊息:送個訊息給某某吧。
照辦。在「Line」提供的圖盤裡選一個圖送了出去。
然後,就有段時間沒有「接觸」手機。
(我離「低頭一族」很遙遠,我都端坐在電腦前…,這樣有差別嗎?)
隔天早上才讀到「老同學」傳來二則相同的訊息:
請問你是? 下午9:06
請問你是? 下午11:50
真是折騰她了。我趕緊說明白。( 我在「Line」上貼的頭像是小孫女「Audrey」,名字英文譯音採用洋音「na」)
就此,我的Line多了一條接續年輕時代繼續分享這人世間種種我們「在乎」的熱線。
同學退休後把時間分配在台南的核心家庭與嘉義市的原生家庭。
這日,她在Line上說「查了朴子五種美食,說不定陪母親去看看。」
接著問:
「要我代探望令堂否?」
「謝謝你,可能很難聊,再說吧。」我的回答
「別客氣,老人家會高興,毋需多言說。等你地址。」
我傳了地址,說了地理指標,再特別提醒我媽叫我阿『那』,
有別於同學叫我阿『挪』。
就這樣,同學出發了,我也跟阿公出門。
下午回到家,阿公告訴我有通朴子家裡的來電 ~ 電話裡傳來我媽媽開心的言談。
「我媽媽要我謝謝你。我更是感謝你。」
「看到令堂很健朗,比我媽年輕三歲……」
現實中,同學和我都是男女通通算在內的出生別長字第一號,是讓我們的母親成為母親的第一人,也許這緣故,母女情感牽繫深。豐沛到溢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但是,其實,我更相信「個別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心靈上不曾疏離」,沒有言過其實。
巨人農夫 農夫巨人 (桃園農業博覽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