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瑪格麗特 』,

在中華電信MOD→電影→好萊塢199→劇情片項下看到「瑪格麗特」這部影片。被劇情吸引,更被青少年順從內心主意從不退卻震懾。

 

主角是一位住在紐約的高中女生,「莉薩」,由安娜‧帕奎茵飾演;大明星馬特‧戴蒙飾演一位從美國中西部印第安那州來到紐約的數學老師;飾演莉薩母親的演員是螢幕上的「熟」面孔,但是我叫不出也查不到,她在片中是位舞台劇演員,帶著二個孩子生活在紐約,「前夫」則另有家庭在加州,在劇中這對前夫妻毫無聯繫,直接父女以「電話」互動。( 片中各個角色頗有份量各有發揮,只是「認明星」不在我的能力範圍。)

 

我的分享「著重」在劇情與人物性格。

 

以下是按照順序的摘要 ( 自我期許,務必簡潔)

 

電影開始與過場以慢速度播放街頭景,呈現紐約各具有特色地區,日間人的行進與夜間家燈街燈車燈人影。

 

高中生的教室,數學老師發考卷,「莉薩」的卷子上大紅字書寫:See Me,…。老師質疑這份考卷得到別人的幫助,學生答辯既然是「開書」考試何來作弊?

( 教室裡,老師站在黑板下提供課題,學生圈圍坐著,各自發揮,熱烈的爭辯讓人覺得古今「美」外具在。)

 

「莉薩」在街頭商店尋找「牛仔帽」,打算跟父親在「墨西哥農場」度假騎馬時穿戴。瞥見停靠後啟動的公車,其上司機戴著一頂牛仔帽,她追著公車問關於帽子。一場車禍發生,一個等候綠燈繼而通行的婦人被公車輾過。
 

「莉薩」極力安撫受傷垂死的婦人。

 

她的現場證詞:「我想,可能是綠燈;我覺得這是一場意外」。

 

近乎崩潰的莉薩回到家清洗自己。

母親擁抱她,幫她清洗沾血的衣靴。

 

母親對這件意外的看法:逝者已矣,公車司機可能得養一個家

( 和「莉薩」在現場的證詞方向一致。)
 

母親的一位愛慕者出現。

( 這電影,呈現生活的寬度一如孟若‧艾莉絲的小說,人人有分量。)

 

歷史課,爭論著阿拉伯國家、敘利亞、伊拉克、伊斯蘭教,與「美國」的互相不瞭解、恐怖分子的定義,以及為何特別譴責殺害兒童和婦女,人不是「都一樣」嗎?

( 教室,有思想的青少年,辯證言辭犀利精氣神俱足各擁其主觀。家裡,母女意見看法不同時的態度也是如此這般,小賤人老賤人,口不擇言,爆發力與火力快狠準。)
 

警局再度確認證人的證詞:「當時公車行進方向是綠燈?死者違反交通規則?」

莉薩沒有更改證詞,但是「死者違反交通規則」使她的道德泉源起波濤。
 

片中,母親的戲劇表演穿插多回。

(戲劇演繹人生,人生由戲劇詮釋)

 

莉薩跟住在美國地圖東北、西南對角線另一端的父親通話。第一回父親單獨在海灘上說話,父親關心她領獎學金的優秀課業以及理想的男朋友人選。第二回父親在家裡說話,依然關心課業與男朋友並希望她不要太早熟,通話中父親的妻子購買食物回來,插話,要確認「莉薩」甚麼吃甚麼不吃,上次為了「莉薩」的不吃換了三家飯館。第三次,父親取消墨西哥農場度假計畫,原因是準備「莉薩」的食物有困難。

 

「莉薩」向她若有所思的數學老師吐露那件車禍。下圖劇照就在此時

 

111918.10622027[1].jpg

 

一位男同學,莉薩自認為自己「真愛著他」,她問他「你是在約我嗎?」,「我們是在約會嗎?」,他給不出明確爽快的答案。

莉薩,並不守候,在某次同學聚會後,她打電話給教同學分享毒品的保羅:

「想跟我見面,然後取走我的童貞嗎?」

 

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莉薩,車禍這件事她不能釋懷。她要求任事的警官給她死者親友的聯絡電話。她打電話給死者血緣表姊妹,對方卻表示她不勝其擾,事實上她們失聯多年,轉介死者親近的朋友埃米莉。莉薩登門去找埃米莉,談談逝者,知道和莉薩同名的死者的女兒早在12歲年紀因白血病去世。

 

夜裡血腥的噩夢。

 

莉薩去找肇事的司機。

「你是否不安?」她問人家

她說自己:「我很不安。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我們當時看著對方…我想買一頂像你一樣的牛仔帽,我讓你分心,你闖了紅燈……」

司機認為人已死一切就過去,他要養家,他無意做任何改變任何補償,在爭論中趕走莉薩。還要莉薩寫下電話號碼。

 

莉薩說服埃米莉,尋求埃米莉的律師朋友幫忙,她希望司機在法律之前「有罪」。

 

哲學課,一首19世紀詩人霍普金斯的「春天與秋天 ── 致一個小孩」引發莉薩深層的悲傷。( 那個被詩人呼喚的孩子,就叫瑪格麗特)

 

莉薩決心回警局「修改證詞」。

 

母親的追求者是位大方人士,誠心見母親的孩子和友人,在一次餐聚中,聽埃米莉談社會現象,諸如青少年統領這世界,彼此學習生存遊戲,當權者用法律,低階層用暴力……。「他」歸類這些現象為「猶太式反應」,此話一出,埃米莉拿起桌上水杯朝他臉上潑。

( 青少年在乎誰是恐怖份子,老年人不忘把難題歸給猶太人 )

這位喜歡在林肯中心聆賞歌劇的紳士,意外心臟病發過世,母親再度失去具有支持性的人生伴侶。

 

莉薩來到她口中最理性的人,戴蒙飾演的數學老師的公寓。

她的告白、她的鹹酥手,使得老師失去分寸逾越界線。

她說「我不會告訴別人,是我引起的。」

(後來,在大白天的路上當著老師的同行友人可能是女友告訴老師她墮了胎,不確定是誰的。)

 

修改證詞之後,重新調查。

 

(此時電影進入法律內涵的討論。司機不會被判二級謀殺罪,沒有人會坐牢。受害人的親屬只能得到金錢的賠償。賠償金來自職業工會而非司機個人。司機也不會被解雇,因為解雇司機,另一場訴訟將起……)

這樣的法律結果令莉薩深感不公不義,再加上受害人的受益人,那位不堪被打擾的姊妹豪不掩飾的熱衷於領取賠償金,看在莉薩眼裡,重擊在她心上,她的情緒失控又失控……

 

失偶的母親依然台上台下賣力演出或靜靜聆賞。

 

電影的最後,

在林肯中心的演藝廳,母親盛裝等待遲遲未入場的女兒。

女兒來了,已經不是適合言語的場合,只有眼神,只有眼淚,這個火藥填充的女兒,握住母親的手,淚流滿面,與母親緊緊擁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瑪格麗特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該有禮貌 的頭像
    該有禮貌

    焚化爐附設的溫水游泳池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