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晨霧中的杜鵑
「I love you just the way you are!」,
學齡在幼兒園大班的小兔這樣說,表達他對媽媽的孺慕。
這來自於女兒的轉述,讓我感動。
愛在空氣中,愛在遠方,不生扞格容易幾許。
不免內心常常滿盈對全世界的愛;
「全世界」渾渾然,任我愛,從無拒絕。
賴此迴向,以為多情的總是自己。
可,愛不起身邊活脫脫的人,就算只區區一位也困難重重的「多情人」也是有的。
所以,五歲幼童用這寬廣的方式愛著與他朝夕相處的人,這是「細胞層級」的愛,這是與生俱來的性格。
3月18,晨霧中的杜鵑
「I love you just the way you are!」,
學齡在幼兒園大班的小兔這樣說,表達他對媽媽的孺慕。
這來自於女兒的轉述,讓我感動。
愛在空氣中,愛在遠方,不生扞格容易幾許。
不免內心常常滿盈對全世界的愛;
「全世界」渾渾然,任我愛,從無拒絕。
賴此迴向,以為多情的總是自己。
可,愛不起身邊活脫脫的人,就算只區區一位也困難重重的「多情人」也是有的。
所以,五歲幼童用這寬廣的方式愛著與他朝夕相處的人,這是「細胞層級」的愛,這是與生俱來的性格。
3月17,下午,石門水庫
以下11張照片是由身高139公分的小龐用手機拍的。
另有三張,小龐「動了特別的手腳」,
我得到「市集」裡去找程式才讀得出來,
考倒我了,放棄。
● 以下是150公分高的手機視野
石門水庫當時水位229.45公尺
總共23張,
3月16,
竹南,崎頂,舊山線子母隧道
阿公小時候,由嫁到崎頂漁家的大姊帶領,遍遊崎頂海水浴場。
這日,帶著童年記憶來到此地,就從「崎頂火車站」開始。
火車南下北上頻繁飛掠過,
崎頂是區間車才停靠的小站。
耳聞舊山線「子母隧道」,終於專程來到。
十點出門,太陽沒有露臉,但也沒有雨下下來,天氣算還好。
到目的地那端的崎頂火車站,天氣也還好。
子母隧道的指標明顯。
短一點的「子隧道」在南
北隧道比較長,為母。
隧道內天頂是以紅磚塊砌成
隧道外留下一段鐵軌,喚沉睡的記憶醒過來。
從林間隙看到海
在此遇到的「花」
在「龍鳳港」吃午餐。
下午1點半,開始下雨,不小的雨,回家吧,
發現從龍鳳港(61線)上國道3 (115K) 北返,很順路省時。
3月15,
昨晚餐後,虎克趴坐到小龐身上,
小龐一邊看書一邊伸手招呼,
一切悄悄進行,
貓無聲人無語好好境界。
今早,試試看剪下不知名的一種精瘦的多肉植物的葉片,繁殖。
以葉片繁殖,
等它生根,發芽,也許需要很長時間,拿到門邊,以免忘記。
然後,社區繞繞。
下圖的爬藤植物,先以為是「爬牆虎」,
在「后里國中的植物網」卻找不到「爬牆虎」,納悶。
再以為是「拎壁龍」,看看,差很多。
又賴給大魚老師。
呵呵,有點不好意思,她上班我退休說。
大魚老師提示:薜荔
也才知道,薜荔的通俗名稱不叫「爬牆虎」,而稱「壁牆虎」。
↓ 有一株桂花,葉片落盡長出「東西」,很不尋常。
看看就好,不知道的事很多。
↓ 二棵小樹,左看右看,只有葉子的顏色有差別。
同時同地,葉色殊異,
想是年齡不同,有人頭髮紅了。
↓ 煙火樹的花在辭謝中。
紀錄它花開,也記錄它花謝。
杜鵑花之月
感謝辛勤維護園地的張先生
● 韶安完成「桶柑燈籠」,
晚餐過後,在中庭「提燈籠」,
溫暖帶著香氣,好動人,
跟著她一起開心。
3月14,
午後放晴。氣溫也沒有媒體預報的那麼寒。
上圖是個食品招睞名牌。
內容是大顆紅棗夾一片核桃個別包裝的「乾果」零食。
朋友的兒子拜訪未來的岳家,准岳父以此禮盒相贈。
朋友看了,吃了,想了,想了一整夜,
隔天趕緊說:「人家是不是提示你多考慮一下?~『你想好』?」
下圖,剛剛從網路傳來,
上下剛好湊一對。
PS,「他」真的是開玩笑的。
3月13,週一,
韶安一張鉛筆畫一直在我桌上,
照相,傳給她爸爸,題曰:
站在地平線上
● 那日,韶安站在桌邊跟我擠,隨手鉛筆快快畫。
「人」畫好了,塗膠水黏上幾線銀粉。
「那是甚麼?」
「風。」
「*金*風送爽,銀風像空氣污染。」 ( 金風,秋風 )
「來不及了,哈哈,金粉也用光了。」
● 兒子在教他兒子使用盤子坐下來吃任何東西。
剛好我從廚房出來,邊走邊吃。
就聽到補充:
「只有阿嬤才可以這樣吃,,」
( 期待聽到以下怎麼說,)
「這裡是阿嬤打掃的。」
( 沒有別的嗎? 阿公也清潔,但阿公是坐下來才吃 。)
供應苗栗、台中地區用水的水庫,
我們平常不是喝這個水庫的水,
路過賞個景。
台3線南向,141.5K,橫跨景山溪的「景山橋」是到了鯉魚潭水庫的定心點。
到143K,台3左旋往東勢發展,
而右邊的公路編號「苗52」,往三義,算是鯉魚潭的環潭公路。
台3線上有幾處為賞景的人設置的停車場和觀景台
剛剛車過景山橋面,這會兒在此回看景山橋側面。
↓ 進入水庫工作站及綠地樹林(生態公園)
↓ 眼前木棉和老緬梔,還在光裸中。
↓ 高大又茂盛還正著花的「紅瓶刷子樹」
↓ 許多「酒瓶蘭」分散在各處群聚
靠近路邊的木棉,小小花樣
潭邊,路邊,供應不同食物的餐車
我們以蘿蔔絲餅加紅豆餅為晚餐,都是濕軟麵皮多油煎成,吃得好開心。
從三義走台13,銜接「竹南交流道」從國道3回家。
九點出門,九點回家,12小時,車行262公里路。
這樣玩,有點太超過,
可退休人士,無法納管。
一身住一家,
曾在房仲業服務的采薇如是忠告。
誰說不是呢?
但是貪嗔癡在在跟隨,
山林是誘惑,也是呼喚,,,
3月11,早上,抬頭看天,天色和昨夜聽聞的隆重雨聲頗有落差。
兒孫這周休預計到苗栗泰安某個露營區露營,,,
於是,阿公阿嬤也到苗栗走走,
先路過「峨眉湖」,
這次擴大峨眉湖的遊賞場域,
不只是慣常走的細茅圃吊橋那一頭,
還從竹43線轉進苗81,
環湖的「峨嵋湖步道」入口和「大埔水庫」工作站都在這一頭,
↓ 「余伯伯的橋」,紀念無私付出的人。
步道立體穿越、交會,
↓ 大自然人文園區面向峨眉湖,側背靠在細茅圃吊橋那一面
↓ 有處湖水漫溢在道上,以磚頭度過。
( 聽一位鄉人說,峨眉湖的水來自北埔冷泉。)
三月湖景,水汪汪,綠油油。
↓ 鄉人在湖邊釣魚的場地,「只取一瓢飲」
● 峨嵋湖之後,
阿公來此種下一棵橘子小樹,
那可能得常常跑80公里來澆水,再繞個180公里,,,
大地自己種的,不用人操心。
上圖,
「人」的「互動」,值得說嘴。
在峨眉湖細茅圃吊橋這頭,新建的彌勒殿旁邊,有一車攤賣「桶柑」,一斤25。一旁還有好大顆的皺巴巴的「葡萄柚」?老闆說,也是「桶柑」,只是比較沒有水分,一斤「7元」。掂一掂,並不是「很輕」,買它三個。二種桶柑,一大袋,85。好久沒有這種成就感。吃的時候,更開心了,超值的好吃。
在三灣,有家麵店是我們十多年來的「台3食堂」。今日,老闆娘一見到「我」,或「我們」,就文文地笑了。好久不見之後的開心與放心寫在臉上,,,
移居桃園近40年,
回娘家的交通方式首先是搭乘台鐵到嘉義轉乘往朴子的客運車,
這個時期,會順路到住在嘉義市的「六姑」家。
民國八十年,阿公有了部「雷諾九號」,
我們就有了從公路回娘家的經歷。
民國九十六年,台灣高鐵通車,
飛翔的感覺,是接近完美的交通方式,我盡量採用。
期間,媒體大肆報導,高鐵載客率低,高鐵雲林路段地層下陷,
斷言「高鐵一定倒」,
真是傷透了我的心,
在雅虎部落格訴願:
高鐵不要倒!
如今,高鐵十年了,
我也在今年恢復搭乘高鐵回家。
高鐵載客率早就往上衝,
早上南下,在桃園站再也買不到「A」座,
下午北上,在嘉義站也是買不到「E」座。
(都是靠窗,避陽光直射的座位)
有一次,連商務車廂都客滿,比較貴的艙還是最早滿座的車廂,
只好買「自由座」,
這是第一回自由坐,
在桃園上車,還有位置坐。
1月、2月回家,都看到媽媽在翻土,就近在門口種「茼蒿」。
3月回家,媽媽認老,把土都「收好了」,
等著愛種菜種花的嘉義姨丈來接收。
來自網路分享朴子的「清木外科」原址由孫輩經營起咖啡館,
那是我們二代共同記憶的「醫生館」,
特別與媽媽和弟弟一起去喝下午茶。
↓ 圓錐底座,亮晶晶的玻璃杯,轉啊轉,媽媽看得開心。
媽媽老了,我自己回家,方便住上一晚二晚,煮幾餐給媽媽吃。
東石國中人行道 欖仁樹的紅葉很有精神
經過朴子國小,
南面一排老榕樹是童年記憶的榕樹下,
只是榕樹變成縮小版。
黃昏,到朴子國小操場循著跑道散步。
司令台本來是在茄冬樹這頭,現在是到榕樹那頭,南北座向改了。
而所有的教室,都是新的。
捨不得離開,繞到天不亮。
上圖是警察局
下圖是市公所
↓ 華燈初上,從布袋開往嘉義的公車剛好來到這路口
3月8日,
才說「還我本色」,就又依附照片的直白圖說能力,,,
看圖吧,
「不改變主意的是傻瓜」。
他叫小龐,
喜歡跟家人打羽球
(有一回跟蝴蝶姐姐對打,很害羞,一直想脫身)
等待小龐放學回家,一起打球的是他的阿嬤我。
下圖,要不要鋪陳,
從半夜11點鐘想到凌晨二點半,,,
鋪吧,慶祝三八婦女節,剛剛好而已。
● 以上圖像,由韶安小妹妹攝取,來賓請掌聲鼓勵。
● 下圖馬家婆婆常是我們打羽球時候唯一觀眾
根據婆婆的說法,我成為近鄰熟識了的這些年來,
為她照的相片已經積存「一大本」,
她最近翻看照片,
想選一張先去放大擺著,
將來告別的時候可以用。
我說那有可能擺到褪色。
再跟婆婆的女兒,年長我二、三歲的馬太太說,
說以前相片洗給婆婆之後檔案就銷除,
以後就mail給她,由她保留。
她笑說,世事難料,狀況很多種,,,
我們這是拿生死大事說笑,慶祝婦女節。
3月5日,週日,
看起來這一日二位老人家會是「乖乖」在家,
但我會乖乖不寫格嗎?不會。
(借台媽句型一用)
兒孫昨日在渡輪上見識了淡水河夕照。很晚才回到家。
今早來電說在哪裡吃早餐接著要到哪裡去,午餐就不回家吃了。
我不免去想,
每每在假日,
兒孫一家四口或遠或近在外趴趴走,
其中一個誘因可能是避免看媽媽一直在廚房。
平常,阿公也習慣在十點過後開口說出門去走走,
二人的午餐也就外食了。
我因而有感,
感覺自己是漸漸被「作廢的人質」。
(借木心用語)
呵呵,我不恐慌,
這是向老的自然進程,
只提醒自己,不要自我作廢就是了。
● 在後院洗衣,在前院看顧花草,同時進行。
鄰居走過,
剛退休才開始在社區「出沒」的「孫奶奶」,
提著二個看起來扎實的袋子,說是要去倒廚餘,
她懂我「哪來那麼多廚餘」的疑惑,
說昨天兒子買來的披薩、義大利麵不好吃,大家都丟出來了。
我問哪裡買的,以免我也去倒相同的廚餘。
說是「經國路」那邊,
( 幸虧不是「新天地」這邊 )
孫奶奶很賞臉移步向院子來,
她眼睛看到的大概如下圖,但比下圖詳實一些,
她讚美鑲黃邊的虎尾蘭,
也讚美彩葉草和五彩千年木。
我說她想種的話請來剪枝,虎尾蘭也可以直接疏一疏植株。
她說沒地方了,抬頭看九重葛,說九重葛好會長蚊子。
( 難怪黃太太樓梯間門口那盞捕蚊燈日夜沒關過 )
孫奶奶剛退休,算是「認識社區」的開始。
上次說了句經典「小孩子一會走路就開始叛逆」,
也直接問,到了這退休年齡身體可有甚麼毛病。
這次孫奶奶再問:
「你家好安靜~你們是不吵架的夫妻嗎?」
我又據實回答:
「我們很少很少吵架,但我們夫妻的看法很多很多不同。」她又哈哈笑了。
( 賢伉儷一個燃點低全家護著,一個唯恐耳朵業障重,所以賢伉儷不吵架,記仇記恨還比較實在 )
● 回頭一看,照片只有一張,文字多了不少,那,這是我在「還我本色」嗎?
3月4日,周六,
南下北返,車行173公里。
從寶山交流道下,接竹43往峨嵋,
在峨眉湖畔停留一下是習慣。
富興國小旁(有個拔河的雕塑隊伍在那兒)的茶園是自然種植法,
茶樹與雜草共生。
峨眉湖畔,「大自然文化園區」,一貫道的殿堂,
增建中的「彌勒殿」一起倒影在水面。
走過細茅圃吊橋,迎面是杜鵑花山坡。
這日,住大園的「新」鄰居也來到山上社區。
難得遇見(我們很少來,尤其是我),但可以感受同為鄰居的熱情,主動出借上好梯子讓阿公方便整理屋旁過密的樹。
我則指給她看「仙山」,告訴她晚上南方山上那亮著的燈塔是仙山之頂。
連結她曾經繞進南庄在蓬萊溪護魚步道停留之後繼續走124從獅潭來到的經驗,知道了這夢幻之地在仙山山系。
也告訴她,十年前,我們向東望,「神桌山」平圓如桌的山頂在視野裡。
現在,近樹遮遠山,看不到神桌山了,但仙山是遮不住的。
下圖,攝於2008年
↑ 門前一李樹,花已經在落,只有高枝還留,和幾枝不知是杏還是桃的複瓣粉紅花交織成春景,
↓ 從屋後照過去,那一抹灰白亮正是花影。
↓ 楓樹的樹幹有著長在此地特有的美麗印記
午後,陽光清朗,拿手機在附近照相,
從台中來的「老」鄰居楊大哥把他養在此的蘭掛在樹上,當然順便照一張。
下午二三點即北返,
一路「玩」回來,
在關西服務區休息吃晚餐,
↓ 停車場的欒樹影,,,
3月3日,
今日從台3乙7K的地方首次到「清水坑溪」走走沿溪步道,
再走石門山,
再轉頭進入石門水庫。
先把石門水庫土面的早綠記憶一下。
↓ 邊坡草一片鮮綠
↑ 現今水庫蓄水量水位指標距離滿水位有14公尺那麼遙遠。
● 這二天天氣還不錯,
小龐放學回家,就跟阿嬤打個半小時的羽球。
他告訴阿嬤二件事,
其一是他的健康老師調查,跟「阿嬤」打「羽毛球」的只有他一人。
其二是球拍的中間彈性最好。
這二點都有讓阿嬤打出去的球漂亮一點點。
↓ 「蝴蝶」是大成國小排球隊的一員,
這代表她是運動的超級好手,
她剛回來,我邀請她跟小龐打打羽球,
運動的神經是相通的,蝴蝶很快就上手了。
3月2日,
或許我藏有「連線記者」的性格,
今日的小事勝過昨日明明比較寬闊一點的事。
又或者,我對「昨日」忘情的本事不小,
心裡面就是「眼前」最實在最澎湃。
這日,除了買菜,沒有其他外務。
但我習慣「動不動」就出門社區走走,
今天還加上腳踏車代步繞,
夠了就回家拿手機照相。
煙火樹的開花狀況漸漸收斂,
但是一旁子株才開始綻放花苞。
進入杜鵑花的季節
草地上,小花點綴
下圖九重葛,一年開二回,
記憶的是四月和十一月,剛好是韶安和「姑姑」的生日月,
這一回從去年十一月漸漸開到於今三月了,花況還算盛,
不知道再來的花謝花開會是怎樣。
這樣也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