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社區車輛認證歸屬辦法
一.取消差別
說明 : 早期在委員會會議中曾決議B區住戶因坪數較大繳交的管理費較多而在<基本車輛>上比他區多一部. 這辦法這一年來每每成為委員會議上的爭議, 經過思辨, 擬以新思維訂立新辦法, 提在住戶大會討論.
二.確認社區車輛歸屬辦法
說明: 擬以"行車執照"加"身分證"確認為區分所有權人及其共同居住的家屬或居住在外的直系血親和血親的配偶所使用的車輛為歸屬.
若為承租戶, 則以房東具名背書為依據.
提案人:
請聽 <少年的我>
建構社區車輛認證歸屬辦法
一.取消差別
說明 : 早期在委員會會議中曾決議B區住戶因坪數較大繳交的管理費較多而在<基本車輛>上比他區多一部. 這辦法這一年來每每成為委員會議上的爭議, 經過思辨, 擬以新思維訂立新辦法, 提在住戶大會討論.
二.確認社區車輛歸屬辦法
說明: 擬以"行車執照"加"身分證"確認為區分所有權人及其共同居住的家屬或居住在外的直系血親和血親的配偶所使用的車輛為歸屬.
若為承租戶, 則以房東具名背書為依據.
提案人:
請聽 <少年的我>
十一月,我的嬉遊月。
第1日,四位師專同學相會在新竹苗栗間;第7日,國小即同學的花花邀我加入她的爬山班同遊宜蘭望龍埤、幾米公園、梅花湖等等,早出晚歸,山谷裡的燈火,憑添迷離;第11日起,統聯1659,國父紀念館看藝文展、二度松菸文創園區;而日常,沿著「台四線」走馬看桃園。(工作在此居住在此,進入第38個年頭,為何我不曾說「我是桃園人」,而是說「我住在桃園」,這是甚麼道理 ?)
第27日,邀我老同學和她的「粉絲」小董到桃園一遊。
早早醒來等候故人到來。
花花口中的小董,愛文學愛看書,心靈的角落相距不遠,會有交集。
這日小董開車花花指路,來到八德,先在社區讀花草樹木,慷慨認同寫在臉上,聽說棚上樹上果子成熟了誰遇到了誰想摘就去摘,又聽說管理費每坪30元二十年沒調漲未來也不會漲,就問有沒有房子要出租。
「妳不是要在西湖租房子住 ?」花花
「苗栗的西湖 ?」我
「杭州的西湖, 」花花和小董
「我一到西湖就不能自己的淚流滿面〜」小董繼續
經過這番對話之後,我們出發向石門水庫去,還是小董開車。
出門在外習慣少吃少喝,這區區二十公里的行程,我連水都沒帶。可花花和小董不但有切好的水果泡好的茶還有二個餐盤和一個小冰箱。
三人公然割據了一塊地方....。
石門水庫是個美麗的地方。也是個重要的地方。走在大壩,忍不住探看水位。今年沒有颱風帶來充沛的雨量,供水吃緊。
來到石門水庫的次數遠遠超過38次,上上下下大路小路陸續走過,唯獨「嵩台」沒上去過。前幾天,姨丈率兒孫自然而然登上嵩台瞭望四周。看小捷羽照的像,原來石門水庫大壩的經典照是從嵩台拍的。今日,三人也自然而然地登上嵩台瞭望四周。
感覺一下子就過午,照習慣,鑽進康莊路的巷裡吃午餐。吃過午餐還是從大溪端再進入石門水庫走環湖道路從阿姆坪接台7線到位於三民的「大溪老茶廠」。
微雨中,遠方的山,那麼美。
我的姨母在五月間動了個切除惡性腫瘤的手術,手術成功,經半年休養,生活漸漸恢復正常。
這周休假期,從布袋北上到小女兒孟珊家,週六由孟珊開車到行天宮還願以及探望長孫女喻安順便遊台大校園。
週日,由她的外甥女兒(我)和甥女婿帶領,在桃園地區遊賞。
石門水庫是首選。從高線龍潭端進入,希望看到楓紅,但是還沒有。倒是遊人和車輛比非假日多出許多。
一路陪同照顧阿姨姨丈的還有他們的二位女兒和小孫女捷羽。
阿姨和姨丈的兒孫特質是陽光快樂,相處時刻就是快樂時光。
重遊很多年前來過的地方,阿姨很高興。她的兒孫見狀,也很高興,用手機照個不停,馬上line給其他不在場的家人,line來line去,家人關係甜蜜。
從龍潭端進入石門水庫,從大溪端離開,就近在預定的康莊路蜿蜒的巷裡吃午餐。
吃過午餐,熟門熟路的「甥女婿」車從福華飯店旁的「中線」再度進入石門水庫,繞道後池,仰視洩洪道,再往上到大壩,然後走環湖公路到阿姆坪。這樣的動線,實在是把石門水庫大壩區看個夠,很得人心。而現在的阿姆坪碼頭有遊船開向「薑母島」,吸引年輕人到島上去目睹偶像劇的拍攝場景。
阿姨姨丈的家居生活有茶香。「大溪老茶廠」連帶成為招待的理想地方。
下圖是惠旭表妹照的。
她說:「姐、姐夫,你們兩位是後面也有眼睛知道把"扛棒"空出來,還是感情不夠好 ?」
惠旭的幽默,讓我發笑也讓我反省。在雲南菜館裡的晚餐桌上開始幫「阿公」剝蝦、佈菜。弄得阿公很不自在。哈哈。
我<藏身>在痞客邦, 只為閃避<阿公>的閱讀 . 這人常是恨鐵不成鋼, 我不想花時間和精神去面對文後種種 .
但是 , 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 .
話說今日, 阿公<公然>提起他想去看看作家楊照的藏書 .
那就由我帶路吧 .
這回 , 從捷運國父紀念館站的五號出口到松山文創園區 , 550m , 不用過馬路 沿著光復南路右轉菸廠路 就可以到的單純路徑 .
ㄧ進門 , 一眼錯愕 ,
架上的書少了 , 而且很不一樣 .
( 店門口的黑板板書 , 閱樂咖啡改為閱樂書店 )
架上陳列的書是新書 , 但非新出版的書 .
決策者說他們要賣獨特的書 , 問我可有書單 , 可以代尋 .
我想要的書算是都買到了 , 今天再來是想再看看仔細一個作家收藏的書籍 .
( 楊照老師的書送回去了 )
穿透這面窗 斜過去 那棟搶眼的建築裡第三個樓層就是 誠品的書店 / 第一張照片裡那棟白色建築 / 那裏真的就有很多書 !
巷弄裡的那家書店開在誠品旗艦店的視線內 , 還真有點像<電子情書>裡的結構 .
初一十五不一樣 , 只好再次鋪文補述 , 以示吾人對吾友有責任感 .
台4線西起「桃園機場貨運站」,東至「石門水庫 溪州橋」邊與台3乙相接。這石門水庫的周邊,成了最近時常的休閒路線。
一日,阿公帶阿嬤,一早遊石門水庫,再接石管局(讀老友的鄉土情懷才知道從石管局的大草坪中山堂中正堂那一端下二段階梯可以走到「石門大圳三坑工區」,這回特別來走這一段),以及大漢溪畔紅白溪洲橋邊的「三坑」。在三坑,因對所有的老街都已興趣缺缺,就直接到「三坑生態公園」。生態公園,傍著大漢溪的堤防。
這堤防很吸引我。小時候登過嘉南大圳的堤岸,站在臨水高堤上 顫巍巍的心情依稀還在。
這週日,小龐媽上台北,阿公阿嬤補位,用一個午後半日與兒孫同行把之前的行程再走一遍。
在堤防上看大漢溪河床,小龐眼力好 看到了石門水庫後池邊紅白雙色的「溪州橋」。
韶安習慣出門帶本小冊子,塗塗畫畫。畫她想畫的並非風景寫生。
三坑生態公園之後,石管局,先去尋石門大圳的起頭段,「石門大圳三坑工區」。
下了第一段階梯,樹林下一方蓮池先入眼簾,接著是台電的一座鐵塔,鐵塔下是一片多樣菜園,其中有筊白筍田。
下圖大圳旁立著<石門大圳三坑工區>解說牌 .
下圖從流蘇樹看草坪是在非假日的離峰時間, 在假日遊人很多.
在木麻黃行道見一位年輕媽媽一兼二顧, 在讀書, 厚厚一本, 企業管理.
在這划手機的時代, 這人這事感動我.
這事,從我兒子在台北的大醫院拔智齒起。
照他的說法,他工作忙,難得請假,且讓醫療結合休閒,達到身心一起療癒的高效能。拔完智齒,他來到松菸文創園區,在一家二手書屋吃下午茶,坐了一下午。覺得這一切太美好,一定要『帶』我去看看。特別強調那兒的書很好,也有看到木心的書在架上。
(木心的書出現在二手書市,我總覺得怪怪的。木心的文學書寫,注定不會是暢銷書,可也不容易買到,是怎樣的情況下釋出。現在的書,一版售完,要再版,得三思。一般,在書店停留個把月的書,被送回出版社,在暗無天日的倉庫裡排隊等待回到紙漿。在這種前提下,我很珍視已經擁有的某些紙本書,我想我老了,它們是最好的陪伴。)
那日,母子倆早早來到。
屋裡燈亮著,也有人走動,苦苦等,痴痴等,等到下午二點十分這『閱樂咖啡屋』才打開門迎接客人。說還在籌畫期間。
一面書牆。開放空間,多處閱讀區塊,有單椅單几,有二人沙發,還有會議型長桌。桌椅有歲月感,桌燈有當今的設計感,而一架老鋼琴譜架兩旁各鑲嵌一對雙燭台。
那書牆架上的書,盡是文學的書。取了本「瘂弦詩選」來讀,這書的原主人劃線與釋意,很有見地,我剛好缺瘂弦的詩選集。問了櫃檯,結果令人莞爾,原來說反了,這是一家閱讀咖啡館,不是二手書店。而這些書是「楊照」個人的藏書。
老鋼琴譜架兩旁各鑲嵌一對雙燭台
去年約好的。
四人在新竹相會的這一天,雪靜同學做足功課,行程早早規畫,南下北上早出晚歸的車班都詳列。
雪靜的另一半大力支援這小型的同學會。為我們開車,為我們照相,為我們買吃的買喝的,為我們注意時間,讓我們大肆放鬆,返老還童,沒責沒任的只管玩。
新竹火車站會合之後,第一站是「峨嵋湖」(苗栗),進入峨眉湖畔的「大自然彌勒園區」體會彌勒佛的精神。
建築與塑像,皆有『容』乃大。
峨眉湖畔的細茅埔吊橋和十方禪林
之後到「獅頭山」,在遊客中心旁的「歇心亭」午餐。同學坐下來談古說今,完全不管時間在流轉,心滿意足了,才起身沿著六寮溪走古道。六寮溪的溪床有壺穴小地形。
六寮古道,我們走了一段。路面舖了水泥或柏油,除了注意旁邊住家的車輛進出外,無其他需要特別小心的事項,足以讓我們繼續說。
來到一個高點,俯瞰山中一座三合院。照片中左邊有幾棵樹,剛好在前二天在朴子中正路上的老房子老院子裏外看到這種樹,我誤以為是「五彩千年木」的老樹。雪靜和這家主人曾因為棲息的「鳥」有過互動,她說這叫「紅刺露兜樹」,又名紅章魚樹或紅刺林投。
下圖是在朴子照的。
離開獅山遊樂區之後,回雪靜家。在此之前我聽過一點兒種在院子裡的樹和樹上棲鳥等美事,我很好奇,很期待一見。果真同學在人口稠密地區的家居有一方相看不厭的自然和高牆上款款家人的墨寶靈活靈現常常會心,好福氣,好幸福。
同學為了讓同學看到只有新竹才有的「世博台灣館」,而把相聚時間規劃到夜晚好欣賞「天燈」等種種在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出的「台灣」之炫。
天燈祈福,自選祈福詞,用按的,
一盞天燈即升起越過頭頂直達天庭。
不約而同的「國泰民安」,最是包山包海,令人放心又開懷。
明年,汪汪同學將引領秀瑩等,照舊四位,走進大雪山林場清涼步道。
以前,上台北如果是搭大眾運輸,總是取道「桃園市」。接台鐵,尚稱快捷,但擁擠;若搭客運從國道 1 到市府轉運站或圓山站,全程約 90分鐘,票價 90元,光是繞桃園市區就用去四十分鐘。
八德地區的議員爭取多年的交通新動線在 2014年的選前實現了。
現在八德市民不必繞道桃園市,而可以直接取道鄰近的國道 2,東向連接國道 3,到板南線的永寧捷運站。統聯的車,掛牌『1659 八德-土城』。全線車程約 35分鐘,票價 35元。早發與晚歸相距十八小時之多,一日有 78班次對開。
我們在通車的第二天,照報上說的到八德端的發車站「大勇國小」搭乘,親身經歷這到台北的最捷徑。很高興。交通更方便了。八德大湳地區到台北工作或玩樂的人有個比較輕鬆的交通途徑可以選擇。
今日韶安被媽咪要求留在家裡冷靜冷靜。
阿公阿嬤帶她出門調劑調劑,說不定馬上有教育效果。
祖孫三人走路去搭 『1659 』到土城,在捷運永寧站的 2 號出口下車。
接著從永寧站到忠孝復興站轉文湖線到台北市立動物園。
動物園,之前帶小龐來過三兩回。
但這次停留時間最久,看到的動物也最多。
這跟韶安不無關係,誰都不想掃她的興,只求她一路乖乖。
太盡興了,所以,回到板南線上,韶安就睡了。
睡成這樣。
而阿公回到家吃過晚餐也就睡了,睡到現在還在睡。
今日晨曦鮮明, 朵朵迤邐, 待回頭拿相機, 瞬息已有變, 對比淡了好些 .
晨間漫步返回, 見自家九重葛也有姿色 .
喜歡有九重葛相伴, 覺得她大方不計較, 很好相處 .
下圖 是戴老師與師母分享的他家自種的蕉, 放在南邊小院裡吸收日月精華, 第四天, 熟成了 . 謝謝啊 .
今日, 聯副的<文學遊藝場 . 第22彈 > 童年的標記 優勝金榜公布 .
駐站觀察的作家李欣倫總結了這場徵來482篇的童年標記, 說是<各世代的集體記憶 是縱觀台灣史的微電影 >, 而母親是人們信與愛的發源, 人們是在童年階段開拓具冒險性的身體感知, 總的來說, 童年是充滿奇想與傳說的年代.
我也參加這場徵文, 不知甚麼原因, 自己沒辦法在聯副指定的部落格裡貼文, 而煩勞部落格同是 udn平台的老友鳳蓮, 總算貼文成功 .
然後是等待, 等待, 但沒有等到好消息 .
細讀李欣倫的觀察 ( 評選的大致記 ), 心情愉悅的等待閱讀那上榜的每一篇 .
而你, 我的忠實朋友, 這遺珠, 先睹為快吧 .
童年的標記 \ 黃昏的憂鬱
是民國四十幾到五十出頭之間的記憶。
出生在祖父經營的「農場」,嘉南大圳的小支圳進場來灌溉,有與台糖契作的蔗田,有供應自給自足生活的稻田、竹園果園菜園和一方放養吳郭魚的「堀阿」。上小學前,我和弟弟白日坐看長工短工來上工下工,很多人很熱鬧。而我最期待的是那匹高大的白馬拉著一車用來綑綁甘蔗的「竹篾」回來,看牠的踢踏、甩尾和卸下後的趴臥,力與美,最初的感動。工作的人就位後,我們姊弟倆也在庭院和延伸的周邊,和自然玩耍。盡情,愉快的白天。
但是,晚餐後,夜幕籠罩,我的心開始感到疼痛。不久,外面將是一片黑,非常黑。而,父不在,他在酒池肉林處。祖父也不在,他在農場外的村子裡另有的一個家一個庭。纏足的祖母過午不食早早歇息。彷彿這個世界獨留我們母子三人在。
夜幕籠罩,我的心開始感到疼痛,從童年綿延,不知過了多少年。現在不了,我已德高望重。
明年,我們畢業四十年, 同學提議照學校的傳統擴大辦理同學會, 就是同級學年的幾個班一起合開同學會, 這事由向來扮演橫向串連要角的素梅推動. 而華蘭是我班明年同學會的主辦人,因此到桃園來和幾位散在北區的別班同學先開個籌備會. 而明瓊的小兒子在桃園任職在桃園買屋,明瓊算是在桃園也有個家. 趁此難得機會, 阿公當司機, 連著三天, 為我等開車.
第一天,石門水庫 大溪老茶廠.
第二天八里淡水.
第三天素金同學加入, 於是又來一趟大溪老茶廠(短期內我竟來了三回),角板山行館和大溪湖畔咖啡.
第一天,華蘭,明瓊和我 在台灣農林公司位於三民的大溪老茶廠穿梭
第二天, 素梅加進來, 一車坐滿,來到八里, 先上觀音山走林梢步道到凌雲公園.
凌雲公園一石頭上書: 少時媳婦老為婆 / 婆媳干戈歷久遠 / 既是媳婦又是婆 / 何苦受害又害人
( 關於婆媳問題, 套句安妹妹的話: 沒有 沒有, 我沒有, 我上下都沒有問題喔 . )
其實圖中四人目前只我有婆婆身分 . 而明瓊有三個非常傑出的兒子正在等待匹配的人來到.
下圖在楞嚴閣門前留影的素梅同學, 把歡喜掛在臉上的忙個不停.
接著來到淡水河左岸, 挖子尾紅樹林步道中空的一角停泊的小舟望向觀音山.
在挖子尾步道遙看漁人碼頭的飯店. 那造型讓我想起聖地牙哥皇冠島上那老飯店,
連結一下凱洛的<一日導遊>:http://turtlespace99.pixnet.net/blog
之後, 搭渡輪把三位同學送到淡水 ~ 阿公特別到淡水老街那廟裡抽了支籤, 但沒有公開籤詩內容 .
總的來說這是我難忘的一天.
第三天,星期六, 住中壢正帶著三個孫子的素金得以加入,而明瓊回台中處理二兒子新屋裝潢的事情, 素梅隨法師到大陸普陀山 , 只有華蘭和我此行開了三天同學會, 謝謝阿公全程作陪 .
角板山行館, 請素金選的, 以禮遇這位正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服役的阿嬤 ,
我因此短時間內來了二趟 .
這一天合照了不少像, 彌補多年的疏離.
回家之後, 素金mail來下圖這張 ~ 上次見面,2009, 在桃園定居的三人的合照 .
端詳端詳, 了解歲月不饒我, 認了 .
認了, 真的認了, 飛快向老 本是正常發育, 老同學花花總是這麼說的 .
2022/4/7聯副
半途 余光中
知了越譟越顯得寧靜
此生倒數,該是第幾個夏天
蟬聲再長,也只像個尾聲了
與永恆拔河,還沒有輸定
向生命爭辯,也未必穩贏
敵人不缺,但朋友似乎更多
也更加熱烈。粉絲是夠多
夠闊了,倒是不世的知音
輕易不出現。光陰的迴廊
一瞥可驚,有自己的背影
似遠又疑近,倒是遠古
三閭大夫,五柳先生,大小李杜
卻近得像要對我耳語
自由是從心所欲,不踰矩麼
聖人說到七十就為止
只為更遠他未曾親歷
而我到此八秩有七了
有一天醒來會驚對九旬
行百里者,果真,九十是半途
不必了吧,誰稀罕金氏紀錄
噓聲逆耳,掌聲卻未必
能搔到虛榮的癢處
幕前已經夠久了,何不
乘掌聲未斷就退入重幕
歷史在後台才會卸妝
而如果此心淡定,或許
或許真能趕上梵谷的輪响
轆轆,渡吊橋而來
或許追隨 坡公的杖聲
鏗鏗,叩木橋而去
(原文硬筆手寫稿 刊於聯合副刊 103. 11. 3)
【105年 七月底 詩人在高雄住家樓下跌了一跤 額頭縫了十幾針 療養月餘 身體已轉好 105 10 26 聯副訊息】
【2017 12月14日 詩人完成他的百里路,留下詩篇,人安息了】
和上圖這位踽踽而行的老人家在這周遭空間相遇已多年已不計其次。如果我能活一百歲,肯定是以她為師得到了生活精髓。
十月的最後一天清早,她帶另位91歲的老人家對我發問:
「你認識住在你們裡面的『秋霞』嗎 ?」
我搖搖頭。秋霞,一時搜尋不著。
「住在那頭,紅磚色,」這位我也不知其名的熟識老人家補充。
「她昨天來相辭,說明天就要離開...,她平常六點就會出來,到現在還沒看到,...」 到此已夠明白,91歲老人家在此等待再次相辭的人就是我熟識的「愛種植的阿婆」。可名字好年輕,一時感覺沒連上。
「明年五月初,她就再回來。」我熟悉阿婆的年度大事。我問要不要我帶她倆去找阿婆,她倆都說不用,在外面再等一下就好。
阿婆和她的一位老朋友合照, 當時是印尼來的芭蒂陪伴阿婆, 阿婆穿戴跟巴蒂類似的頭套, 還是在本地菜市場買來的.
阿婆由在台的二個兒子半年輪流侍親,在美的大兒子奉養的是全年的「現金」。阿婆這麼說起的時候臉上有著調皮神情,我因而接續使壞:阿這樣,你『最疼』哪位 ?
阿婆回說『後生』個個頭好壯壯『出頭』真多,免她疼,她最『欣賞』二媳婦,讚二媳婦『真有水準』。(當年二媳婦連生了二個女兒,阿婆鼓勵她再生一個看看,結果又是女兒,阿婆說這二媳婦每想起就對「三女」說:『你是你阿嬤生的。』)
這是最近照, 阿婆回報說三媳婦看了發現他的褲管有高有低腿又張開開 . ( 哈哈自然自在就這樣, 不是嗎 ? )
這回相辭,阿婆說若我去找她,她請我吃『麥當勞』。(二兒子家在本地唯一麥當勞對面巷裡的社區)
我說我在這裡等妳回來比較快。
她大聲笑說:好啦 ! 你就”痘痘”等 ! (以前相辭的時候都說:明年不知有沒有『人』回來,老詞說到不好意思再重複了,就改說我去看她她請我吃麥當勞。)
拆遷
哪怕建得再多,也無法挽回已經毀掉的
一堵拆掉的照壁,它曾圍住的盛世,比你我見過的還要多
我們用盡四季,還是看不懂,大風摩擦古剎的深意
那種有名的沙沙聲,只有孩子們能聽懂
哪怕思考得再多,我們的時代還是拆成了裸體
什麼都在消失啊,只有眼睛裡的星星,別人再也無法奪走
初春了,有生命的東西都該起床了
為什麼河水流得這般倦懶 ? 為什麼霧霾重讓我們變得孤單 ?
在紙上寫下那些消失的,這比拆掉它們更容易--
寫下古鎮--你聽見了倒塌聲嗎 ?
寫下愛情--眼前卻只剩性愛的虛無
寫下親人--他們像錨,滿手抓住的只是流沙
寫下學校--那裏正流行一支逃亡曲
寫下土地--卻沒有了種地的農民
寫下傳統--那是雪地上正在融化的一串腳印
那麼,就把拆遷聲當成昆蟲的動人窸窣吧
把瘋長的街道,當作我們的盲腸吧
當它被砂子灌滿,被切除
我們再來欣賞這最美的災難--
我們唯一沒有毀掉的是失敗,我們的時代
如同沈船,已經沉入海底,仍在收集讚美自己的氣泡聲
(刊於103年10月28日聯合報 聯合副刊)
台灣農林公司位於三民的<大溪老茶廠>視聽室的來賓席
「這太神奇了。」說的是鄰居林家門前大花盆裡的那曾經枝繁葉茂,細葉子對生的一株小樹,先前由「徐老師」照顧的植栽。而從徐老師入院到治喪期間,它枯到「最後一葉」也落盡。
處在門前重要位置的一株小樹,隨著主人的殞落而枯盡,我感慨「沒有人能被完全繼承」。
之後,常常看到林老先生一手扶著身邊硬體一手拉著水管在澆水,天天,早晚,讓我心淒涼的人間一幅「看見」。
時序入秋,走過,躲秋老虎,走上有蔭的人行道,看到鐵般的枝骨長出細細小小的葉片,簇新的顏色,稀稀疏疏,層層向上。不相信的感動。就近找「啟秀」來見證。
「這太神奇了。」啟秀這樣說。(自從她抗癌多年的先生走了之後,我改了對她的稱呼,直呼其名。)
「這棵樹太神奇了。」今早我停下腳步,對正在澆水的林老先生這樣說。
「重生。」林老先生笑著回應。他的注釋貼切,是虔誠努力,尋思斟酌,相信不懈,才能夠的貼近。
田運良\ 冒一生險 – 與癌共歷(2014 9 23 聯副 慢慢讀,詩)
橫臥病榻,我與祂並躺著
像孿生昆仲般緊貼著,苟延殘喘以共生。
我們勉力睜開眼,仰望夜空
常常看著流星劃過腦鼻口喉胸肺乳胃膽肝胰腸......
在生命終處,一一落盡
心晃蕩猶疑惶惑,就快趕不及青春的老去了。
死生這條大河好難好難跨越
此岸彼岸對望,天堂地獄相連
往前邁一步,霧露雨雪埋路遮橋
前方薄曦朦朧,我和祂說,我們的冒險早該啟程
正往死亡匆忙遷徙的那個遠方的去向
雖是蒼茫,雖是千轉百折,但總會與祂不期而遇
在今生的字裡行間重逢、撞見過好幾面。
而這趟療程即將紛亂雜沓,我們相約以這包藥袋為信物
相認相識相知相擁,悲憫地吟誦對望
其實我們甚麼也沒深談,就真正熟識了
生命知交的老友好友
我們拄著床沿、循著微光,莽撞地沿蜿蜒曲徑
闖進鋪滿詩意、書香及墨痕的病房
其實我們都誤認了這裡,這裡應是壯志最茂盛蘺蔚的城國吧。
今世百般躊躇徘徊,訴說那幾回生命轉折裡的迷途
關於未來,我真切告訴祂好了
因為期望那種美好、圓滿以及繁盛的繼續
所以選擇冒險,像士卒更如將相,義無反顧地對抗抵禦
值此,別再勸說生命是如何韌、怎樣強
僅僅企望祂離開後的某個夜空
追憶起曾經相攜共勉,艱難闖過的冒險歷程
偎著老殘病弱,煮著難再沸騰的英雄氣概
撫疤以取暖、賦詩以療傷
護守著餘生江山,等下一個流星劃過
(田運良 103 9 23 聯合副刊)
豪飲甜的憂傷鄉愁 ◎田運良
成串的顧念,淚過年歲深夢的邊沿
愛,如纍纍未熟的菓,還青澀得無法
生津止渴
而他還在寫,如實映著生命的顛頗
坦順
還沙沙得揮墨著眼前的每一件盛世
他仍留戀在詩的春秋浪蕩裡
眉上糾結的依慕許許
髮裡萍飄的素雪皚皚
身影臞清,低迴一生簡簡純純的情事
纍纍將熟的愛,他輕柔捧著
蘭陽相思正深戀
幾句詩便埋了他豪華的寂寞
字字堆聚散盡的浪漫萬般……
菓漸漸熟透鮮脆
行行展列在礁溪路轉角的牆上
豪飲八十風霜雨露
憂傷鄉愁的甜,回味一逕鋪展傳遠
此生幸而有詩,解他越來越年輕的
情深心渴
田運良 108 8 16 聯合副刊
台灣文學 宜蘭篇3
為了使我尊敬這個地方,他就把我帶到四處,讓我看看他引以為傲的風景。
--- 莫泊桑(1850 - 1893)
以上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寫鄉下人心中那份野人獻曝的天真情意。
一百多年來,人心還是有不變的地方,且容我借來一用。
主人家容不下他了, 一棵老九重葛,是藝匠打理過的,當年所費不貲,丟掉純屬太匪類,搬到警衛室旁邊,應該不算太失禮。
( 萬奶奶說,如果大家不要的就搬出來,久而久之,你想想,會怎樣 ? )
那日午後,到在新社區新開張的便利店買鮮奶( ),遵照萬奶奶建議的路線,說是最捷徑。
因而發現種在圍牆裡的欒樹從外面看更整體大方。
回家放下牛奶拿著相機再出門。
左邊圍牆裡那棵高大的欒樹,原來是長在圖右下綠草地的位置,社區隨著市地重劃更新,範圍確定的那年移到預定的警衛室後面,也因此環社區東邊和南邊的人行綠帶就以欒樹為主。五六年來,欒樹在圍牆裡長得夠好,說明這片祖先耕過的土地是肥沃的。
圖中的人影是我幾次在格裡提到的<馬太太>和她的另一半,他倆的晨間健步走,總是不貪心,只在圍牆內繞圈子。
而我會走出去,走到路的盡頭,去看看大圳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