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高麗菜10元,瓠瓜也10元。

昨天預告今天的午餐小朋友自己包餃子自己吃。

 

PhotoWindow_20170120135041.jpg

 

上次練習使用刨刀去皮,

這次進階,使用「擦」,把瓠瓜擦成絲。

 

IMG_0998.JPG

 

學習生活基本本事,可貴的教育。

 

PhotoWindow_20170120135315.jpg

 

FullSizeRender.jpg

連貓都正襟在一旁,想學。

然後阿公來了,

安全標準很高,

GAME OVER。

 

↓ 「包餃子」,算是熟練。

PhotoWindow_20170120134904.jpg

 

韶安,巧手愛求變,

這次包的餃子形似我媽媽(他們的阿祖)包的「餛飩」。

小龐包的是照傳統的清楚分明。

小龐的份,剛起鍋,在冒煙。↓

IMG_1086.JPG

 

↓ 午後,虎克被小龐的手哄睡了

IMG_1092.JPG

 

韶安則是照顧她養在水裡的「水晶寶寶」。

↓ 原本綠豆大小,養成圓圓胖胖的晶瑩剔透。

FullSizeRender.jpg

 

↑ 照片是小龐照的,用手機,我不知道他怎麼辦到的。

(更正:韶安說是她照的)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小龐玩阿嬤的手機,啟動「SIRI」成為「主人」。

在這個寒雨天,他和SIRI對話,用來娛親。

 

小龐:我現在很無聊。

SIRI:希望不是我的關係。

 

小龐:今天天氣不好。

SIRI:還不錯,八德11°C

 

小龐:我屁股痛。

SIRI:你說的算。

 

小龐:快帶我去急診。

SIRI:這超過我的能力範圍。

 

小龐:我想上廁所。

SIRI:我找不到符合的公共廁所。

 

小龐:呆瓜。

SIRI:我盡力了。

 

小龐:你現在在哪裡?

SIRI:你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小龐:我在聽歌,你想聽歌嗎?

SIRI:我沒有太多願望。

 

小龐:你喜歡誰?

SIRI:我在網路上找找看。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Jan 19 Thu 2017 21:52
  • 晚安

 

1月19日,

阿公中午把二孫提早從學校接回家,

祖孫都很開心。

阿公開心的時候,一心想著買甜甜圈給「別人」吃 (不是自己)。

現在可方便了,甜甜圈搬到「厝邊」來了。

 

學期結束,寒假開始,

心隨著也是另一個結束的開始。

這個那個,穿梭忙著,

打羽球,撿紅點,蹲在院子看花,聽歌,

搖呼拉圈

最慢學會搖呼拉圈的小龐,說他在學校邊跑邊搖邊搖邊跑,

把同學逗樂了。

 

IMG_5284.JPG

 

 孫子捨不得回家但回家去了,

我坐下來飛快地舖今天的文。

晚安,

早睡的明天見。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二個核心家庭結伴,

 

IMG_0200.JPG

 

在福隆露營,

把「草嶺古道」從福隆端走到大里端,再搭火車回福隆。

這是小朋友津津樂道回味無窮的生活學習。

 

IMG_0201.JPG

 

 

● 韶安在學校參加美勞社團,期末,在這兒把一學期的作品展出

IMG_0772.JPG

 

IMG_0774.JPG

 

IMG_0775.JPG

 

IMG_0777.JPG

 

IMG_0778.JPG

 

IMG_0779.JPG

 

IMG_0780.JPG

 

IMG_0771.JPG

 

IMG_0733.JPG

 

祝福小朋友們寒假快樂。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月中旬,社區一株煙火樹的花況

 

IMG_0857.JPG

 

IMG_0864.JPG

 

IMG_0860.JPG

 

IMG_0859.JPG

 

IMG_0858.JPG

 

PhotoWindow_20170117162209.jpg

 

PhotoWindow_20170117161516.jpg

 

↓ 全株

PhotoWindow_20170117161404.jpg

 

IMG_1252.JPG

 

IMG_1257.JPG

↑ 大風吹翻葉

 

 

 

 

文章標籤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月16日,周一,

照著臉書過現代生活,

角板山梅花季從1月6日開始到22日,

避開周休日,周一一到就上復興角板山行館賞梅去。

途經「經國紀念館」,停車借廁。

 

IMG_0784.JPG

↑ 這花,插在廁所洗手台邊,花枝招展。

 

IMG_0794.JPG

 

角板山行館,

「梅園」,一眼望去、左看右看,沒有花。

 

就她最明顯 ↓

IMG_0799.JPG

 

IMG_0806.JPG

↑ 梅園裡藏著一株芭樂樹,二顆芭樂突兀地出色

 

IMG_0814.JPG

 

賞花人,繽紛精彩的元素

 

IMG_0818.JPG

 

梅園的花況不好,

眼睛所見和腦子記憶對照,

我認為是老幹枯死,新枝還不成氣候,

稀稀疏疏得很。

 

 ↓ 以下,在「思親亭」望向溪口社區

IMG_0823.JPG

 

IMG_0828.JPG

IMG_0824.JPG

 

↓ 溪口吊橋,更新完成。尚未開放,聽說研議「收費」。

IMG_0826.JPG

 

IMG_0836.JP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上周,是「廣豐新天地」開幕期間 (裡面有個陳列販售五十種運動裝備的迪卡儂,有八個廳的國賓影城,有家樂福,還有廣豐大道上的各國美食),一時之間來人和來車改寫我們周邊的景觀。假日都在外學習的兒孫這兩天留下來見證熱鬧滾滾,留在社區過了一個完整的周休

 

IMG_0714.JPG

 

「我喜歡在家,我不喜歡在外面。」,韶安常這麼說。但人在江湖就身不由己何況未成年。這周休如她所願留在家。在家做甚麼呢?看書,一本再一本。

 

↓ 小龐廚房當小幫手

IMG_0702.JPG

 

使用刨刀削去大黃瓜的皮。這是他第一次操作刨刀,小心翼翼。

 

PhotoWindow_20170116173748.jpg

 

用湯匙刮淨瓜內的籽和瓤,也看阿嬤剖瓜切瓜。

 

PhotoWindow_20170115184639.jpg

 

 

● 午後父子出去散步、理髮,順便帶一個蛋糕回來。

阿嬤不過生日,但喜歡吃蛋糕。

IMG_0718.JPG

 

 

大溪埔頂公園是有大樹和草地的公園,與八德鄰近,最近我們常到此走走,只須一點時間就夠。

 

↓ 在埔頂公園的空橋上看國道3埔頂隧道北上南下的車流

IMG_0763.JPG

 

埔頂公園的邊坡,有趣味。

IMG_0761.JPG

 

IMG_0765.JPG

 

IMG_0767.JPG

 

IMG_0769.JP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IMG_0693.JPG

 

艾莉絲‧孟若 《幸福陰影之舞》 摘記

母國是法國的鋼琴教師馬賽思小姐年年辦派對邀請她的學生參加。她現在的學生多為她早年學生的孩子,行之多年之後成為母親攜手女兒一起參加的派對。

馬賽思小姐很老了,她教法語的姊姊都中風臥床了,馬賽思小姐還是繼續這個招待客人的活動。

媽媽帶「我」參加這個派對,媽媽年年用盡二流的推托之詞,但終究會來參加這「扎扎實實,有傳統,自成一格的寧靜情調老派對」。

馬賽思小姐親自等在玄關。

大家到了,派對盛宴已經備妥,一樣不缺,但是馬賽思小姐還在朝街道另一頭張望,還有人還沒到,至少有十五分鐘沒人來了,派對卻還沒開始。

 

小小孩兒開始彈琴,「我」是這批年齡最大的,排在後面,在我彈奏時,最後的貴客上門了。行進得太混亂,沒有秩序,還有人發出咯咯笑聲,我沒法轉頭看得太清楚,他們是走錯了門,要去診所打預防針或暑期讀經班的嗎?不,馬賽思小姐起身,愉悅地低聲致歉,走過去迎接他們。

這些孩子都要演奏,他們是青山小學特殊班級的學生,鈍而不明的五官,小而歪斜的眼,大大的頭顱,同樣的輪廓出現在二三張臉上。

他們彈得沒比我們糟多少,他們的掌聲大又熱烈。

在馬賽思小姐的派對上我們早已習慣注意聽演奏,一個跟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她彈的是首沒聽過的曲子,古雅而歡快,洋溢一種悠然自在,無涉悲喜的幸福感受。這個午後,那位白頭髮的女孩以不優雅的姿態坐在琴前,俯首彈奏,樂音飄向敞開的門窗,飄到灰撲撲的夏日街道上。

女孩彈完了,大家不知該說甚麼,但總得找話說,說真美妙啊,曲名是什麼呢?

「幸福陰影之舞」,馬賽思小姐說。

 

在回家的車上,幾乎確定不會再有這樣的派對了,然而我們為什麼沒法像自己原先預期的說聲「可憐的馬賽思小姐」呢?使我們說不出口的,是那曲《幸福陰影之舞》,那是從馬賽思小姐居住的國度捎來的公報。

 

 

 

 IMG_0695.JPG

 

 

 

 

 

 

文章標籤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雨天,讀書天

 

IMG_8562.JPG

 

 

艾莉絲‧孟若,《幸福陰影之舞》,〈去海邊走一趟〉

一個女孩跟隨78歲外婆生活在大馬路邊小加油站附設的雜貨店裡。屋子裡還有位32歲的「阿姨」,只在晚上回來睡在客廳沙發。11歲小女孩舉手投足,食衣住行,以外婆的可以或不可以過著日子。

暑假,一位遠房親戚來了,同學也來了,三人想到三號橋下游泳。外婆認為她這麼大了不該再出現在男孩子都去那邊的地方。游泳就由同學和遠親去了。外婆說「我們兩個可以去海邊走一趟。」海邊這字眼給她帶來涼爽愉悅的感受,但這輩子,外婆何曾應允她甚麼美好的事物?

有一天,來了個中年人補給路途所需。外婆問起人家的行業,催眠治療師,外婆認為那是迷信,相信自己不會受到催眠。一番辯論,這位一早用雙手摀著頭的老婦人就以坐著的姿態接受催眠的挑戰,卻一睡不醒。

接下來,孟若這麼描述當下那個小女孩:

她盤腿坐著,看向外邊公路,現在她想往哪個方向走都行了,整個世界平躺在她眼前,伸手可及,全然靜默。她坐著,等著,等她不能再等下去的時刻來臨。

 

 

 

IMG_0661.JPG

↑ 雞冠花,這樣紅配綠。

 

 

 

文章標籤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屋主在25年前精心種在院子的植栽,

因為家庭遷移,有二年多無人照顧。

竟然還有存活下來的:黃邊虎尾蘭,薑黃,一株成樹的金露華,‧以及側面修剪來當綠籬的金露華和一株九重葛。

對乏照料而存活下來的生命,我充滿敬意,繼續照顧。

( 去年,剛剛過去的那一年,門面金露華在不知不覺中枯萎,那個位置懸缺半年之後培植一棵煙火樹取代。)

 

IMG_0126.JPG

 

虎尾蘭鑲了黃邊,更美。

 

IMG_0129.JPG

 

IMG_0131.JPG

 

大家擠在一起,有光有影有顏有色。

 

IMG_0199.JPG

 

彩葉草,四月才插枝的新秀,以強健的枝幹和強烈的色彩在這小小院子裡越來越吸睛。

 

IMG_0531.JPG

 

本來認為彩葉草是「一年生」,

 

IMG_0680.JPG

 

但它們已維持三季的風華不輟,

 

IMG_0673.JPG

 

而「春天」就要到來,

 

IMG_0674.JPG

 

IMG_0675.JPG

 

↓ 九重葛,一年二發,四月和十一月,

   這會兒,一月了,花還開不完。

IMG_0519.JPG

 

鄰居說,進出這個有花罩的門,心是打開的。

 

IMG_0880.JPG

1月19日

IMG_0887.JP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463731061-3692676268_m[1].jpg

 

多肉植物長得很慢很慢。

元旦那天,天氣出奇的熱,

可樂貓到我家來吸取含水土壤的爽氣。

 

↓ 置身在好不容易才結球的小小石蓮花上 (或許還有按摩效果)

IMG_0183.JPG

 

 

石蓮花長大一點點但鮮活許多

IMG_0671.JPG

 

IMG_0665.JPG

 

IMG_0666.JPG

 

IMG_0667.JPG

 

IMG_0668.JPG

 

IMG_0669.JPG

 

IMG_0670.JPG

 

IMG_0672.JPG

 

IMG_0663.JPG

 

IMG_8648.JP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MG_0486.JPG

↑ 韶安取粉撲花一朵,搭配黏土,玩得不亦樂乎。

 

感謝花開

IMG_0494.JPG

 

IMG_0495.JPG

 

IMG_0496.JPG

 

IMG_0398.JPG

 

IMG_0500.JPG

 

↓  成長中的孩子,認真專注,很安慰人心。

IMG_0636.JPG

  小龐哥照個不停

PhotoWindow_20170112085835.jp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叫我到哪裡去找你」

人生懵懵懂懂莫名去向,

我心記憶在彼點,

淡淡悲酸。

 

IMG_0364.JPG

 

這次回嘉,把老父親生前代步的腳踏車整理一下更換剎車線調整坐墊,

然後騎著它,向「義竹」去。

 

IMG_0320.JPG

↑ 正午12:40,二個人的插秧工作

 

騎了七、八公里,循之前黃先生帶領的路來到 ~

IMG_0323.JPG

溪州農場一號

IMG_0327.JPG

 

↓ 樹下多了養蜂的箱籠

IMG_0325.JPG

 

IMG_0328.JPG

↑ 這是小時候吃的野莓果,「波阿」。 (是「倒地鈴」,台媽說的算)

 

IMG_0330.JPG

整齊的蔗田。 甘蔗也有開著花的

IMG_0337.JPG

 

IMG_0335.JPG

登上大圳的堤岸,大圳歲修中。

小時在堤上看大圳水流,戒慎之感頓生。

IMG_0334.JPG

 

↓ 沿著圳邊這條大路,向西,可以到我外婆家。

IMG_0332.JPG

 

早年,我小阿姨幾番從這路那頭騎著腳踏車來到,一前一後載著我姊弟倆到外婆家或是到朴子的照相館照相。

 

IMG_0339.JPG

↑ 走到這裡,阡陌中的十字路口,向右往北,昔日家園就在那裏。

↓ 灌溉溝渠,圳水流過屋旁,清澈見底,幼年在此泡腳。

IMG_0342.JPG

站在這裡眺望,連早年的樹影都不見。

我的心是平靜的。

 

IMG_0343.JPG

 

越過大圳 面向南。

溪州村莊在東南;

我的血緣祖母年輕早逝,

我早夭的妹妹葬在祖母旁,在西南的那一方。

 

IMG_0345.JPG

 

此地,腳踏車是最完美的交通工具。

 

IMG_0347.JPG

 

此時,獨自一人是最佳境界。

 

IMG_0349.JPG

 

阡陌縱橫,渠道縱橫,

我接下來要到村子裡去。

雖有建物指標,但此地的阡陌非棋盤式交錯,

還是循來時路回到台19,再進入村莊。

 

 

IMG_0351.JPG

 

IMG_0353.JPG

村,多有桑。

↓ 製作麵線的人家

IMG_0355.JPG

 

IMG_0362.JPG

新舊住宅並存

 

實在的整潔,生出寧靜祥和之感。

IMG_0363.JPG

 

上次來到「下溪州」,承蒙多人相助,巧遇熟識我家人的老人家,照了些相,相片留到這日,親自送來。

IMG_0358.JPG

老人家開心,笑著看照片,說兒孫過年回來,給他們看。

IMG_0359.JPG

我說這回照的我用郵寄的過來,比較快。

 

IMG_0374.JPG

↑ 回程,在19號公路邊找到昔日的進出口,

一旁圈起的一塊地,租或售。 ↓

IMG_0376.JPG

 

↓ 這分流的圳溝,向西流昔日家園後面。

IMG_0379.JPG

 

IMG_0380.JPG

向西再看一眼,家,彷彿應該就在中間遠處那樹蔭下,,,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017,1月9日

離家「區區」三天,

距離上次來石門水庫「區區」十天,

怎麼大家的世界都有點不同了呢。

 

IMG_0418.JPG

杜鵑花開了

黃葉紅葉落了

IMG_0419.JPG

 

阿公阿嬤也有膽走上這風特大坡特斜車特快的超危險大馬

IMG_0421.JPG

 

IMG_0425.JPG

 

IMG_0427.JPG

↑ 人家是鋼鐵男子,不是緞帶花。說不定還經過撞擊測試呢。

 

IMG_0423.JPG

 

IMG_0430.JPG

眼前二株山櫻開花

梅園,白梅吐蕊

IMG_0442.JPG

 

IMG_0458.JPG

 

PhotoWindow_20170109184752.jpg

 

IMG_0469.JPG

↑ 這如廁之所,我覺得很美。

   偏愛到這種地步,你有甚麼話說。

 

IMG_0471.JPG

 

IMG_0474.JPG

 

IMG_0475.JPG

午後來到石門水庫,第一張 是杜鵑花,打算壓軸的也是杜鵑花,

沒想到在近出口之處遇到鄰居,他倆為我倆照了張像。

IMG_0481.JPG

 

● 也在這時收到Audrey一張生活照

IMG_0487.JPG

 

我一整個很開心。

 

 

 

 

 

文章標籤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17年的第一次回嘉義,

 

PhotoWindow_20170108212548.jpg

 

東石八姑家的永順表弟到朴子接我和母親到東石,

又到布袋新塭,

七姑丈、姑媽一大家住在新塭。

 

↓  八姑, 七姑,  母親

PhotoWindow_20170108212630.jpg

 

母親和七姑媽許多年沒見,三位老人家開懷合影。

也已經當阿嬤的七姑家的長女「阿卿」剛好利用過年假期回台,

永順為大家攝影紀錄 ↓

 

PhotoWindow_20170108212708.jpg

 

PhotoWindow_20170108212756.jpg

 

PhotoWindow_20170108212837.jpg

 

當年,

六姑家的阿麗 (初中三年級)找初二的阿娜我去看剛入學的阿卿她,,,

再次見面就是這個時候 ↓

PhotoWindow_20170108212914.jpg

 

IMG_0313.JPG

 

讀讀我們姑姪倆的脣,可有神似?

 

IMG_0315.JPG

 

眼前二位姑媽,八十幾歲的年齡,從沒染過頭髮,髮色還黑,髮絲尚多。看來,我的白髮,我母親的白髮,我舅舅們的白髮,遺傳自我外公。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