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就是生活 (2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1/1/27 誰去買菜?

一位轉任民意代表的退休將領對號稱估算近5000人的防疫匡列發問。

我去!他問我答

其實,我在生活中得到鄰居好友的真材實料分享是常常的事。淑嫻好認真種菜又十分慷慨分享,小龐發表感言:姨婆再養豬就好了!桂蔥的冰箱通四海,小龐韶安常常順便帶回這個那個:下圖「海稻米」,種在花蓮海邊的有機稻作。還有小群組的團購代買,種種,都減輕我民生採買的壓力,在這恐慌的不得不世態炎涼中,笑納人情友情的溫暖。

IMG_0466 桂蔥

IMG_ 1%2F21

IMG_1%2F27

IMG_0716.jpg

 

●大湳市場在新冠肺炎確診者來過之後,已歷經三次大消毒,周邊的陸光國宅、大成國小、大忠國小都納入。應該理性看待,若是還有疏漏,當作是命是運,不可逆。

在市場,Line問老友:有需要甚麼嗎?回:謝謝噢,快回來!

以下看圖

IMG_0718.jpg

IMG_0719.jpg

IMG_0720.jpg

IMG_0721.jpg

IMG_  1%2F27

IMG_ 1%2F27

 

●老闆神色凝重不多言,顧客也是,匆匆交會,回家等待下午二點到來。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2021/1/25,午後二點,守在電視機前等待防疫總司令陳時中向全民報告

IMG_ 2021%2F1%2F25

 

表列第一項「八德區大湳市場」,是我的生活採買重地。

趕緊搜尋Line、發票等有具體時間紀錄的行蹤輔助,得知自己在當日10:03分在介壽路上即將轉忠孝街進入大湳市場。後來還判斷素不相識的兩造(並非素不相識,世事難料!)從大湳市場四面八方的出入口中的同一入口款款來了!像極了電影。

午後二點中央指揮團隊向全民報告之後,我家在新竹工作的「兒子」來電,不用囉嗦,告知他:1/19我行在大湳市場,時間密合重疊。

就此全家六口人進入「自主健康管理」,二周。(孫女韶安有點很興奮)

若有不適得選擇下表所列特約醫院,並且不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就醫。

 

IMG_0666.JPG

 

●就這樣,就這樣,共此嬋娟,共此桃園。

●補上當晚明月照

IMG_0735 1%2F27 農曆15

IMG_0736.jpg

IMG_0739.jp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莫能怨天

 

IMG_0467.jpg

IMG_0538.jpg

IMG_05  1%2F22

IMG_0546 %2F122

 

怨天無效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2021/1/20 農曆臘月八日 ,「大寒」節氣。

大寒不寒,料峭春寒

就等著回味春寒料峭這古早味吧。

 

●生活總是在當下,

一早,媳婦傳來一張生活照↓

IMG_044  1%2F20韶安為媽媽做的早餐

↑韶安為媽媽準備的早餐!令人感到安慰與對未來慶幸之感。

 

↓陽光美好,真是美好

IMG_044 1%2F20

因為陽光太美好,決定出門去,

穿梭光影,我的生活趣。

IMG_0449.jpg

40分鐘為限,

小學老師內建的時間感,40分鐘上課下課,很準。

IMG_0450.jpg

公園人稀少,

IMG_0452.jpg

桃園人被衛服部部立醫院院內新冠肺炎感染擴散到第三層震懾了,

IMG_0453.jpg

 

沒事少出門,沒事也不要來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21/1/13(三)

七點出門買菜,院子門邊二顆青花安放,

這是好友淑嫻一大早在菜園凍手凍腳採摘來的,

這分享,誰能無感?

IMG_1%2F13 天寒地凍淑嫻送菜

陽光普照,

IMG_0259.jpg

陽光普照,

IMG_0260.jpg

↓公園管理員蕭小姐的勤奮身影 很美

IMG_ 1%2F13

IMG_0291.jpg

 

陽光普照,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晴冷不冷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 2021/1/3

↓ 陽光載風搖菩提

IMG_99 菩提

↓長在欒樹林下的茶花,原本擔心她日照不足,,,

IMG_996  1%2F2

欒樹長高了欒樹落葉了,陽光應許了花開。

IMG_9993.jpg

↓小女孩飛快騎車 用力張望,看起來是個狠角色,讚!

IMG_0028  1%2F3

IMG_0026.jpg

↑一車的被毯枕墊,或披掛或倚靠,在路邊欄杆曬太陽。

一邊大圳一邊公園,

陽光充足之地,

陽光應許,社區正義稍息。

以前教孩子「上帝種的花可以摘,人種的花不能摘」,

陽光應許之地靠近上帝,可以曬被子。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寒雨是盼來的,

欣然概括承受水庫進水與浪漫情懷之外的不便。

雨洗滌雨滋潤,人和花草樹木,沒有差別。

 

IMG_9754  12%2F24

IMG_9758.jpg

IMG_9757.jpg

IMG_9769.jpg

IMG_9748 (1)  12%2F23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_955  12%2F13

 

歲末12月,朋友問我需不需要「日曆」。

聞言笑了,想起小時候,想起父母。

「給我吧,我找個地方掛。」

帶它回家,放在書桌左上角,輕輕思考要掛在那裡。

過了幾天,我帶一份小禮物回頭去找朋友,決定返還這本日曆,趁早,好讓它在新的一年歸給習慣一天撕去一頁過日子的人使用,物盡其用的真實,不必在我。

走到半路,卻又折回。這個猶豫的轉身我希望沒有人看見。其實看見了也沒有關係,生活中的線條並非都是直線。

2021,一天撕去一頁,就這樣吧,有何不可呢。

 

然後就這樣信守

IMG_9917.jpg

IMG_9935 1%2F2

IMG_0267.jpg

IMG_0436.jp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重點對話

芳琪老師來為二位小朋友上英文課,按了門鈴,同時發現鑰匙還留在外面的鎖心。

「鑰匙是誰的?」老師問

「哥哥的。」妹妹答

「是妹妹開門的。」哥哥說

「阿嬤最後一個進來。」妹妹再次發言

「開好了門就要拔鑰匙,通常是這樣。」阿嬤還來不及說話,老師提點了重點。

(阿嬤)在一旁笑得好開心,看芳琪老師多麼言簡意賅!

「說話說重點」,其師,其徒,然也。(芳琪國小五、六年級那二年,我是他們的級任老師。)

 

● 順便為桃園文化局主辦的美術館館際(荷蘭烏特勒茲中央美術館)藝文交流廣告一下

  室內展場在兒童美術館(八德廣豐新天地五樓、六樓)

  室外,每晚7點廣豐公園生態池畔開場;周六加7:50一場

  

IMG_9668.jp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五年內最大的一次;上次這種規模是2016年您來布魯克林那次。」

2020/12/16 (美東時間) ;我女婿Tom傳來的紐澤西住家後院風雪↑

 

↓女兒傳來的二位小朋友遊戲雪中

 

↓Paggy傳來,紐約市還沒被踩髒的雪景

IMG_9659  佩筠%2F紐約市

IMG_9660.JPG

IMG_9661.JPG

 

多麼多麼引人回憶的雪啊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夏秋冬以來,盼望著天下雨,等到心灰灰的。「大雪」(24節氣之)前後,總算有小規模雨溫暾斷續下下來,只是區區,現在是有感地震後的第一個白天,看出窗去,陰陰灰灰,又是無雨的溫暾天空。人心定不了天意。

 

●12月10日晚間9:19,有感的地震發生。

地震了怎麼辦?九二一大地震後,施行全民「地震教育」。雖然盲點感填充在其中,但是除了不變應萬變之外一定還有「應變」,兩者之間必須抉擇,非常自我的瞬間抉擇。

這回的有感地震,當時我躺在床上舉高雙腳貼牆這是極其舒適的閱讀姿態不信請試試,我的落地窗總是通風狀態,那一時我的心也還沒有慌,身並不打算移動。同時我還想喊叫在樓下的另一位老人家不要上樓,有位花蓮出生成長的朋友曾經分享她某次花蓮限定的大地震經驗:「孩子在樓上,我和我媽都往樓上衝,就在樓梯間被甩來甩去,,地震不停下來,根本上不了樓。」後來我甚麼話也沒說,很可能聽不清楚,反而干擾。(出門去就是中庭,比較實在的避害場所)

 

鋪一篇沒有照片的文,怪怪的,找找看 ~

IMG_  12%2F5

↑少年兄,幽默感爆發,這樣喝水,哪位專家幫他看看手相,好命嗎?

↓學校將舉辦「薑餅人祭」,一生一薑餅人,將有二千個薑餅人高高掛,快手韶安馬上辦。

IMG_9422.jpg

 

↓老人安頓的問題迎面而來,里長試辦「銀髮共餐」,討論大家未來的種種可能。

IMG_9409  12%2F9

↓資媽媽在資伯伯安息主懷之後,抵抗兒女迎接同住的孝心,堅持「住在我自在的老地方」,

IMG_9359  12%2F9

她說:「向前走,向前走,快樂向前走,走到走不動,才算。」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12/6 ,今日放晴

IMG_9312.jpg

花了點功夫讓煙火樹「開枝」,期「大家」多點陽光。

IMG_2020%2F12%2F6

煙火花上路了,每個枝頭都有個花槽等待花的到來

IMG_9313.jpg

凝視她,心中充滿感動

IMG_9314.jpg

 

人心中也有個自然,

自然而然,

花開花謝,順其自然。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20/11/15 , 先念念阿嬤經

 

●「2020我們都在家」

秋天的色彩在外面奔放

出門走走吧

IMG_7516 10%2F17

IMG_8603 11%2F10

IMG_7704 10月中央公園北

IMG_8778.JPG

IMG_8351 11%2F3

IMG_8738  11%2F14外出了

 

● 青春迎面而來

IMG_8342.PNG  11%2F2

IMG_6332 9%2F24

 

●這日晨間公園

IMG_8754.jpg

IMG_8761.jpg

IMG_8772.jpg

我手機攝取的天空色彩偏黯,

它比較喜歡低頭看花

IMG_8643.jpg

2020_9月日常.jpe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11月1日 農曆十六 

清曉月影在西天

IMG_8259 11%2F1 農曆十六

 

↓這是甚麼花?(儀態頗像石蓮花)

IMG_8079 新葉日中花%2F太陽花

「太陽花。」

「會開花嗎?」

「會!陽光、養分足夠的話開出紅色的花。阿,我,哈,哈,哈,」好爽朗的笑聲,涵自知有虧的成分,

接著動手摘折:「妳回去養!」

我就不客氣了。

 

IMG_8115 10%2F30 太陽花

迫不及待,

選用韶安沒有種植成功的一個盆,將來可以吊掛,爭取陽光。

IMG_8119.jpg

IMG_8118.jpg

 

IMG_8123.jpg

暫居在一眼望見的明顯位置,有光也有影

IMG_8127.jpg

 

11月冬季之始,從冬天出發,試試看。

 

↓以「形色」APP搜尋

IMG_8082.JPG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陰陰涼涼晚秋午後四點多,

準備晚餐前先把廚餘清一清,順便騎個20分鐘腳踏車,兜兜風。

 

IMG_8097.jpg

時間空間的交點,

幾個人聚攏在社區這段路上,

開心打招呼,一位年輕人笑看這些長輩,為長輩照張像。

影像中,二位「阿嬤」是出來倒廚餘,其他「阿祖」是日常的社區散步。

簡單愉快的社區生活,分享。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0/23,早安Line的頭條:

IMG_7658.jpg

(↑那可疑的橫線是我秋天的落葉?竟然是黑的)

 

我是很容易服膺的人,

迎接冬天,來吧!

IMG_7660 霜降日 保暖器

找出上圖保溫水瓶,

知道是女兒小時的專用,

照相,Line給她,問她是否還記得。

她說記得以前裝過黃芪枸杞茶。

這細節我倒是不記得了,我總是不記得用甚麼餵養孩子,現在,你問昨天晚餐吃甚麼好料理我得想半天。

有時,「遺忘」是一種本事,腦子裡不用裝那麼多。

 

以下今天早晨雨中的公園

IMG_7646.jpg

IMG_7649.jpg

IMG_7650.jpg

IMG_7652.jpg

 

以下,現時開在雨中的蒜香藤,季節到了就要開

IMG_7612.jpg

IMG_7626 10%2F22

IMG_7628.jpg

 

IMG_7670 10%2F23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10/11,老同學花花帶路遊台北

木心先生引蘭姆的話「童年的朋友,就像童年的衣服,長大就穿不下了」,現實是這樣。

但是,花花與我是個例外。

IMG_7278.JPG

↓我看見很開心的老同學

IMG_7289.jpg

↑也可以說老同學看見老同學就這麼開心

老同學見面,召喚舊日心靈,

那年11、2歲,最愛看漫畫:

IMG_7281 淡海輕軌

(淡海輕軌,車停燈亮,自行按鈕開門上下車)

 

此行,二人約在北捷淡水線「紅樹林站」會合,接下來,花花帶路,轉乘淡海輕軌,在「淡金‧鄧公」站下。

出了鄧公站,過下圖的陸橋,展開「三空泉」一日遊

IMG_7291.jpg

 

IMG_7292.jpg

將要遊走的三空泉農園步道採取布袋型路線,從上圖指標「三空泉農園」那邊進,回程的出口就在「滬尾櫻花大道」碑這兒。

IMG_7296.jpg

 

IMG_7299.jpg

小路彎彎,腳步探索,

IMG_7304.jpg

上圖的大樹(好像是茄冬)是個指標,左轉,有二家餐廳在前方

IMG_7314.jpg

「這次吃一家,下次吃另一家。」花花的盤算,我聽著開心。

IMG_7317.jpg

就坐點菜,點出二人都喜歡、想吃的菜,

對話如下:

「耶,皮蛋番薯葉,有特殊風味嗎?」/ 「吃吃看。」

「麻油麵線,我愛吃。」/ 「一份就不小,合著吃。」

「你家沒有炸鍋吧?」「沒有。」/「那我們點綜合炸物,有番薯南瓜四季豆和香菇。」

「你最近有買過豬腰嗎?」「你猜。」/ 「那來一盤麻油腰花,其中還有松坂肉和山藥。」花花認真,分享她走過吃過的美好。

(上了菜,面對這一桌不用自己煮的菜,開心笑了)

IMG_7326.jpg

●飯後漫步,沿途菜園果園花園,優格甜點小舖,洗衣窟,各家外牆裝置藝術,,,一家庭院裡一隻陸龜,花花如數家珍。

IMG_7333.jpg

 

IMG_7335.jpg

 

IMG_7336.jpg

 

IMG_7338.jpg

 

IMG_7341.jpg

 

IMG_7345.jpg

走罷三空泉,

回到紅樹林站,

IMG_7351 從紅樹林站走到淡水老街2公里

由紅樹林走向淡水老街(約2公里)

IMG_7353.jpg

 

●花花帶路,添我一筆「第一次」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這是與石蒜的初相見,不知道是民國幾年,,

不知道是民國幾年

曾經把石蒜的鱗莖分出去,三附近鄰居、一台南同學,

竟然無一家開花的,

這使我提著心看待它們。

IMG_5436 9%2F1下午

8月27,今年度的第一株石蒜花莖冒出土,

接二連三,共有十八株開出紅花,鱗莖很多個,但它們講究建蔽率,

IMG_5480.jpg

看似擁擠並不擁擠

IMG_5850.jpg

↓10月13,紅花石蒜在花莖凋敝後長出新葉來

IMG_7434 10%2F13紅花石蒜

果然是花葉不相見

(算起來紅花石蒜接力的花期大約一個半月,45天)

 

●黃花石蒜第一株花莖出現在10/1,比紅花慢33天。

一天出一株,共四株。

(數得出來的鱗莖有16顆,其餘裝聾作啞)

 

IMG_6927 10%2F6

↓大雨後彎腰

IMG_7482 10%2F16

 

IMG_7473 10%2F15

 

IMG_7511 這張韶安照的 11%2F17

黃花比紅花健壯一些,花期也長一些。黃花石蒜在樟樹的正下方,光照或有不足,考慮移植。

IMG_7504 10%2F16分株 紅花

出葉的紅花石蒜,分株移在盆裡,

IMG_7505 10%2F17分株 紅花

期待不一樣的小小風景。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10/9國慶連假第一天,

四位婆婆媽媽同車往大溪美山路上一位老鄰居的農園行去。

柚子成熟了,香蕉也肥了,

這是第二次結伴拜訪老鄰居的農園。

 

IMG_7003.jpg

七分地上,前主人種植小籽苦茶樹和柚子樹,柚子樹佔地頗大,

現今的主人,五、六年來從柚子開花隱隱煩惱煩惱到柚子成熟,

IMG_7004.jpg

為柚子盛產煩惱,

頭痛醫頭,有人建議清除一些柚子樹改種別的;

女主人期期以為不可:

老欉不容易,而且只要不是以農維生種甚麼都太多、都煩惱。

IMG_7035.jpg

 

IMG_7040.jpg

 

IMG_7024.jpg

 

IMG_7123.jpg

 

IMG_7013.jpg

維持主要格局大面,變成親友聚會所,聊慰四季汗水

 

●接下來的行程:

大漢溪畔「山豬湖」,

(大溪月眉里,武嶺橋頭 觀音寺、加油站之間的路 下坡前行,直直走就到)

IMG_7148.jpg

時近中午,意想不到的清涼,啊,是秋天

IMG_7209.JPG

其他三位,第一次來到山豬湖,喜翻。

IMG_7207.JPG

 

IMG_7170.jpg

 

●午餐,在埔頂公園公園路那一邊的一家素食餐廳用餐

IMG_7186.jpg

飯後,徜徉埔頂公園

IMG_7189.jpg

 

IMG_7190.jpg

 

IMG_7205.jpg

 

欒樹季節,賞心悅目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20,世人集體記憶不忘的一年

我個人也收集人生「第一次」的生活體驗:

2019的最後一天大清早回抵國門,晚間十點參加社區一個小群組的跨年活動,婆婆媽媽在社區、在家裡一起跨年。第一次參加,第一次了解,我感慨萬千。

中秋假期10/3帶領兒孫加入這個小群組的中秋傳統活動,室外烤肉,這也是我家的第一次。

這個活動先有個前置會議,七個家庭的「主婦」盤點上桌的拿手菜,至於現場的烤具食材飲品種種,由「年輕人(第二代)」到C牌大賣場買辦。分工之細之繁讓菜鳥我好興奮。

 

 

IMG_6758 2020%2F10%2F3

↑四十幾年來我就是個供應新鮮熟食的媽媽、阿嬤,廚藝一直普通,聽說一位「阿祖」愛吃雞酒,這個就由我來,我的鍋子夠大。

↓其二,想起小時候的一道湯:酸菜、肉條,被「金針」綁住,三素材同鍋同火。(大里肌條取長一點,可以救援不夠長的金針花)

韶安,好幫手!

IMG_6761.jpg

場地設備,年輕人早早就緒

IMG_6769 2020%2F中秋烤肉

主婦上菜

IMG_6770.jpg

 

IMG_6776.jpg

燒烤現場,年輕人駕輕就熟

小龐,小群體第三代中最大的一位,「長孫」找到位置呢。

IMG_6787.jpg

小狗兒也到現場

IMG_6779.jpg

 

IMG_6793.jpg

第三代最小的是一對雙胞胎

IMG_6797.jpg

 

IMG_6789.jpg

 

IMG_6801.jpg

「團體照」,乖乖不易,笑聲連連

IMG_6809.JPG

↓年輕人收拾妥當,主婦們續攤

IMG_6819.jpg

六位「鄰居」,

社區一形成即就地利之便組一個互相支持帶著孩子一起吃喝玩樂快樂成長的團體,

轉眼三十年。

(因緣際會,我在第二十九年加入,我的周年慶,慶幸。)

 

 

 

 

該有禮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