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我的生活周遭很容易買到。最近的,在社區外大馬路上的水果行,700m;其次,本地大市場,1100m;再過去,大潤發,1800m;或者,換個方向,遠百超市,5km…這些都在日常生活動線內,即使遠在5km外,也會是「順便的方便」。
在台灣吃過風味獨特的日本蘋果,但是價錢高到影響食欲。東西好不好吃,應該跟價錢合併計算,取相對值。我的經驗,最好吃的蘋果在紐約哥倫布圓環邊的WholeFood。總而言之,蘋果理當用買的。
可是,有個年輕人,他在培養皿上培育蘋果樹苗。
這個年輕人第一次當樹爸爸培養的是檸檬。那陣子他還是學生,幾棵檸檬樹苗,排在格子提籃上,從嘉義提到桃園,從桃園提到嘉義,有時坐火車,有時自己開車。檸檬樹苗夠大了,必須換盆。這就不方便提來提去,而必須選擇嘉義(學校)或桃園(家)。若選嘉義,他可能像我同學花花說的『為了魚兒或花草』不出遠門;在他就意味著『不回家』。為了幾棵樹苗得罪爸媽,他可沒這麼悲情!於是選擇桃園家作為他樹兒女的生長環境。
這三棵檸檬樹後來以盆栽移植到我家樓頂;現在安然長在苗栗山上。
(阿嬤,抬頭審視一下題目-言歸正傳吧!)
這個年輕人培育的蘋果苗在他家後院溫室分株,株株精神飽滿。其中三棵循「檸檬樹」模式,先寄養在我家日照充足的樓頂,之後再看。看著這三棵蘋果小苗,思緒天馬行空。這年輕人不久就要負笈美國繼續學業,會遇見許多蘋果樹,會想念起他的蘋果樹。
樹,有故事的。